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书香滋润 民族团结之花更芬芳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13     作者:李雪萌

阅读滋养心灵,书香浸润人生。

在青海这片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织的热土上,青海省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纲”和“魂”,贯穿到图书馆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依托优质的馆藏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阵地建设、宣传教育、阅读推广为抓手,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用书香浸润民族团结之花,构建起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加强阵地建设 全方位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走进青海省图书馆少数民族文献阅览室,宽敞明亮的房间占地近100平方米,室内陈设以少数民族元素装点,营造出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神韵的独特视觉空间。以藏文、蒙文为主,包含思想政治、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艺术、医药卫生等60余个学科的图书分门别类、排放整齐,其中还有很多珍贵的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藏书总量超10000余册。

少数民族文献阅览室一经开放,就深受各界文化研究学者和少数民族读者的一致好评。“这里的文献种类齐全,为我们了解各民族的文化、习俗、礼仪等提供了更多选择。”市民宋女士说。

省图书馆还积极策划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展览,展出土族盘绣、黄南唐卡、贵南藏绣、河湟刺绣等代表青海文化,体现青海多民族大团结内容的各类优秀作品,这些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的优秀文化作品反映着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产生的发展与进步,吸引了大批群众参观。

在精心打造“线下阵地”的同时,省图书馆也充分运用数字化方式开辟“线上空间”。以“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为抓手,历经10年打造了一批优秀少数民族语言影视译制资源,涵盖民俗风情纪录片、民族科教片等内容,形成《“三江源”民族文化多媒体资源数据库、青海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库等成果,并免费向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赠送,受到全省农牧区少数民族同胞的喜爱。截至目前,省图书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数字资源总量近14TB,时长接近3600小时,占全馆数字资源建设总量的三分之一。

同时,省图书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创建了“悦览河湟”“悦视河湟”“悦读河湟”“贝贝国学非遗课堂”等栏目,展示河湟谷地民族服饰、河湟民风风俗、非遗小知识。运用官方微信公众号,通过线上展览、好书悦听、阅读推荐等形式,在“少儿”“悦读”“悦听”“荐书”等专栏,积极推送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风俗历史介绍等各类文章,向广大读者传播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现在,走进青海省图书馆,随处都会看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的点点滴滴。

优化服务方式 打通服务民族地区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青海的许多少数民族乡村,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资源十分有限。省图书馆通过调研走访深刻认识到,中华大地上每一处遗迹、书写在典籍里的每一页历史、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启迪当代青少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激发民族自尊自豪的生动教材。

为此,省图书馆组织人员一次又一次走访全省多个少数民族乡村了解情况,把服务延伸到农村牧区,引导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从中汲取思想智慧、增强文化自信。

经过不懈努力,2019年,第一家青海省图书馆少儿分馆在西宁市湟中区土门关小学建立。随后的几年,又相继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藏文中学、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上台小学、互助县松多藏族乡中心幼儿园等地建立了9家少儿分馆。少儿分馆里,科普类图书、中外名著等孩子们喜爱的书籍源源不断地更新上架,成为了少数民族地区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少儿分馆的成立,极大丰富了当地孩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看着孩子们手捧图书开心阅读的样子,我们决心要让每一个乡村的学校都有书看,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实现自己的读书梦。”省图书馆少儿馆工作人员汪生婷说。

在基层调研中,省图书馆了解到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的几个村落地处偏远,当地的牧民群众几乎没有任何图书可供阅读,自2018年起,省图书馆便开始为当地群众提供马背图书流动服务,根据当地群众的需求,提供内容涵盖政论党建、生活卫生、科学养殖、文学历史、普法知识等方面的藏汉双语图书,5年中共投入资金10余万元,为牧民群众送书共计300余次,图书期刊流动量超4000余册次,受惠农牧民群众达1500余人次,真正打通服务农牧区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扎实开展培训 加快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3月,省图书馆工作人员带着书籍与文化艺术作品走进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哈城九年一贯学校,为少数民族孩子带去一场阅读与展览的文化盛宴。一位藏族小姑娘说:“书里面的东西好是好,就是够不着,摸不到。”“当然能摸得着,我们会经常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像你刚在书上看到的汉服,每逢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馆员姐姐都会为来参加活动的节气小使者换上汉服,吟诵《二十四节气歌》,我们下次邀请你和好朋友一起去体验,好不好?”省图书馆工作人员张纹瑄笑着为她解答,小姑娘高兴极了,连忙伸出小拇指和张纹瑄拉勾。

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孩子享受更优质的阅读服务,省图书馆不断在提升全省各地图书工作者业务能力上花心思、下功夫。近年,组织举办5期春雨工程——“汉藏文化交流”基层公共文化骨干培训班,来自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业务骨干约200人参加培训,有效促进汉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发挥文化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作用。

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省图书馆选派专业人员,协助各市州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内容涵盖总分馆制建设、基层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图书馆基础知识、图书馆分类法的应用、现代图书馆转型与管理创新、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策划等,年均培训人数200余人次。

今年“4·23世界读书日”,省图书馆依托青海省图书馆联盟、青海省图书馆学会平台,积极协调组织各市州、县区联盟成员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全省各级图书馆思想融合、服务提升的合作共赢新模式已形成规模,有力提升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我们将立足本职工作,发挥业务优势,把促进全省少数民族团结进步与提升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结合起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事业贡献省图力量。”省图书馆副馆长李玉彬说。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