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为顺应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做大延伸马铃薯产业,做活做强马铃薯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以河湟文化为载体,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乡在全省首创河湟洋芋宴。
蔡家堡乡全力提升马铃薯全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青薯10号、陇薯5号、陇薯6号、下寨65等特色优质品种,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示范带动的思路,重点打造马铃薯种植万亩示范点1个,千亩示范点2个,百亩示范点13个。同时,蔡家堡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出台一揽子产业扶持政策,扶持打造“北山洋芋”品牌,以党支部领航、村民入股、合作经营的模式,成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27个,培育种植大户103户,家庭农场6户,马铃薯深加工车间2个,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逐步形成马铃薯种植、窖藏、加工、销售一站式服务。
建设品牌,“北山洋芋”出山了
“我们的洋芋品质好,但一直都没有叫得响的品牌。我们出去推销只说得出品种,人家问起品牌,就哑了。现在西宁人都知道‘北山洋芋’好,我们的洋芋出圈了。”蔡家堡乡后湾村种植大户薛文军从事洋芋产业多年,对洋芋产销和品牌建设颇有感触。
“办合作社,既有财政奖补,又有金融支持。”上刘家村党支部书记刘连彬说。有了政策支持,刘连彬带头成立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流转土地,通过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方式,统一种源、科学种植、精耕细作,保证了洋芋的品质。
蔡家堡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有武说,蔡家堡乡洋芋种植面积达0.1万公顷,平均亩产2250千克以上,洋芋品质和产量上去了,加工和销售也得跟上,才能真正变“土疙瘩”为“金蛋蛋”。
蔡家堡乡不断转变思路,在精深加工、打造品牌、拓展销售渠道上下功夫。在电商的加持下,颗颗精心筛选的“北山洋芋”经过精心包装,通过订制式物流,直接送到消费者的手里,打通了“北山洋芋”出山的最后一公里。
“以前洋芋按吨卖,后来按袋卖,现在我们按包卖。经过包装后的洋芋,一小包就能在西宁卖到30元,去年我挣了20万元!”东家沟村种植大户东银山说。
为实现土特产精细化打造,蔡家堡乡党委升级品牌包装,增加品牌商标,给洋芋提档升级,从大众到与众不同,实现了“北山洋芋”从采挖、包装、装箱、销售全链条服务。
七十九变,河湟洋芋宴穿上精美外衣
蔡家堡乡挖掘推广本土洋芋特色菜式,打造洋芋美食品牌,通过炒、炸、煎、烤、炖、蒸、烩等多种烹饪手法,研发出色香味形兼具的79道菜品,做足美食文章,引流食客聚集,成为特色美食探访新坐标。
围绕提升河湟洋芋宴知名度、影响力,蔡家堡乡以建设一座立于河湟的洋芋宴美食示范基地、创建一个面向全省的洋芋美食文化高地、打造一支走向全国的厨师队伍,推动河湟洋芋宴体验中心项目落地实施,以餐饮带动旅游、购物、娱乐等方式,打造乡村民宿、庄园烧烤、特色美食等融合发展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集群。
“土味”十足的洋芋经过一系列精细手法加工,成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也传承了河湟农耕文化,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
2022年,蔡家堡乡争取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50万元,财政衔接资金600万元,在上刘家新村打造河湟洋芋宴体验中心,形成了集特色美食、庄园烧烤、乡村民宿等融合发展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李有武表示,今后,蔡家堡乡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深入打造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全体系产业链,深入挖掘洋芋产业价值,丰富洋芋产品品类,提升洋芋产业附加值,让北山洋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让河湟洋芋宴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