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聚焦大调研大宣讲大课题大品牌 有力推动青海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17     作者:董仲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青海省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印迹不仅是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也是锻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社会场域,更是助力懂青海、爱青海、宣传好青海的精神养料。我们要立足自身特色,不断博采众长,着眼深挖活用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教育,努力在“大调研、大宣讲、大课题、大品牌”上下功夫,有力推动青海各地更好保护与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用心开展红色资源大调研,摸清家底

调查研究是高质量开展工作的先手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掌握红色资源底数的直接方式。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夯实整体性调研根基。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推动形成党委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红色资源调研工作态势。要健全省市两级联席会议机制,从顶层设计角度进行统筹、指导和协调,形成保障红色资源调研顺利推进的工作局面。要落实红色资源调研的职责分工,明确“调研什么”和“怎样调研”。党委管的是大方向,掌控的是全局;属地单位及职能部门负责的是具体,调动的是社会力量,要形成同心同德推动、部门责权明确的调研工作氛围。二是组建调研队伍,发挥专业性调研优势。要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优势,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主动调研,及时掌握、分析红色资源现状,捕捉、研判属地单位及职能部门关切,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因地制宜、尊重历史,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制定不同保护方案。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红色资源保护,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作为,做到信息上合作共享,研判上互补短板,处置上相互配合。三是聚焦主题主旨,做实系统性调研内容。要深入一线,在发现问题上求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声音;坚持扑下身子,身到心至,掌握红色资源第一手材料。要紧盯短板,在分析问题上求深,坚持去伪存真,于“小问题”中悟“大道理”;坚持透过现象看本质,提炼红色资源保护共性难题。要务求效果,在解决问题上求实,坚持问题导向,在破解难题上下功夫;坚持直奔主题、排查症结,打通红色资源保护堵点。

用情组织红色资源大宣讲,营造氛围

接地气宣讲宣传才会入脑入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充分用好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宣讲宣传是营造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氛围的有效手段。一是发挥好红色资源宣讲队伍优势。要以省市两级讲师团力量为主,以职能部门宣讲力量为辅,“主”“辅”融合开展宣讲,把史料转化为教材、把现场转化为课堂,把红色故事讲深、讲实、讲透。要调动属地单位积极性,认真组织策划活动,利用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以讲故事、讲历史、讲人物的形式进行充分展示,推动红色资源宣讲通俗化、体验化。要加强骨干队伍业务培训,围绕红色资源、红色故事、红色教育,各有侧重进行分类强化,形成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红色资源宣讲队伍。二是设计好红色资源内容表现形式。要进行数字化赋能,推动红色资源动起来。依托实物、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景观、影像等传统资源,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推动形成沉浸式体验红色资源新模式。要常态化展陈,促进红色资源用起来,依托青海“红色地图”,有计划有组织安排大中小学、机关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要展开长态化教育,助力红色资源活起来。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系列庆祝或纪念活动和群众性主题教育,把红色资源转化为行动力量。三是策划好红色资源宣传渠道。要拓宽宣传路径,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聚焦群众期待,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传,把鲜活的故事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要给作品创作提供空间,围绕红色资源题材,进行文艺作品创作,打造一批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红色文艺精品力作。要给活动开展营造氛围,聚焦红色人物、红色遗址、红色事件,开展红色征歌评选、书画展览等系列主题活动。

用力做好红色资源大课题,深入阐释

大课题研究是深刻挖掘红色资源深厚内涵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需要重点做好研究工作。我们要统筹研究力量,强化研究规划,加强革命历史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我们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委托课题是阐释红色资源意蕴的有机构成。一是分门别类设计课题指南。要聚焦红色资源,立足青海实际,对现有红色资源进行梳理分类,精心设计一批课题,详细说明指南要点,明确“研究什么”。比如,从教育角度可分为革命传统教育类、历史文化教育类、经济建设成果教育类、大中小学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类等。要细化红色资源研究方向,彰显红色资源时代价值,推出一批方向正确、成果精深的研究成果。二是重点委托融合揭榜挂帅。委托单位要有较强的研究实力,稳定的人才团队,良好的社会声誉,有能力确保委托课题高水平完成。鼓励理论研究部门和实操工作部门联合形成攻坚组揭榜,推动课题高质量完成。三是组织专家把关课题结项。基础性成果要有真实性,能准确阐释红色资源的重大意义、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应用性成果要有针对性,能融合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具有较高的决策参考价值。四是推动高质量成果转化应用。要畅通成果呈报渠道,通过筛选推出一批质量高、应用性强的成果,发挥好专家建言资政作用。要通过形成成果汇编、在媒体上公开发表优秀成果等,多渠道宣传推介成果,发挥好成果的应用价值。

用智塑造红色资源大品牌,助推发展

打造“红色品牌”,是激活红色资源能量与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各有特点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处红色资源都蕴含着巨大的思想力量,都是“红色品牌”的构成要素。品牌化也是发挥红色资源效能的重要机遇。一是推动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立法。要扎实做好立法筹备工作,通过省内外调研,了解各地红色资源立法情况,做好吸收借鉴;通过专家研讨、部门座谈,吸纳不同意见;坚持系统思维,完善我省红色资源保护中长期规划,推动红色资源有效保护、永续利用、持续发展。二是坚定红色资源开发方向。要把握红色主基调,推进教育人民与造福人民良性互动,依托红色资源开辟“第二课堂”,让旧址、遗迹成为“红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红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红色教师”;依托“红色旅游+”推动多元业态融合发展,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唱响红色主旋律,依托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等,策划推出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陈列展览精品,打造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群众喜爱的精品节目,把红色基因融入群众日常点滴。三是助力红色文旅产业发展。要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把红色旅游纳入全省旅游产业规划。要坚持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一批红色文旅基地和红色精品线路;开发一批红色旅游项目和红色文创产品。要坚持深度融合观光游、文化游、生态游、民俗游、研学游、乡村游,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做强做优乡村红色产业链条,促进农村牧区生活水平提升。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西宁市社科联。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甘青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2BKS137]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