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山宗水源 只此“青绿”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20     作者:贾 泓

青海中控太阳能光热发电场。本报记者 殷之皓 摄

这里,是山宗水源、大美青海。长江、黄河、澜沧江在这里发源,每年向下游输送清洁水逾600亿立方米,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

这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份,也是唯一的国家公园示范省,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达27.22万平方公里。

这里,是巨大的碳汇盈余地,青海拥有森林、草原、湿地、冻土、冰川等多种固碳资源,在抑制二氧化碳上升和全球变暖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今天,清洁低碳积淀出青海发展的绿色底蕴;今天,绿色成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今天,青海再次发出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的“绿色”邀请函。

在绿色发展馆,各色沙盘应接不暇,风力发电的白色立柱、光伏发电的蓝色海洋、高山流水的抽水蓄能站……一路走来,定能将人带进青海光富、水丰、风好的壮丽景色,也走进清洁能源发展日益完善的产业链。在省会西宁,以光伏制造为主的清洁能源制造产业高速发展,打造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塔拉滩上深蓝色的光伏板熠熠生辉,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迎风飞转,百米高的熔盐塔式光热塔和“镜子海洋”显得科技感十足……

扎实推动清洁能源开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能源消费体系建设、储能多元打造……如今青海清洁能源的技术创新、建设规模、利用效率等多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清洁能源集约化发展,低碳循环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建成,构建形成了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体系。

近年来,青海各族儿女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聚焦推动产业“四地”建设,按照强链、补链、延链的发展思路,做优做强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发展、新型材料、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等七条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走出了一条具有高原特色青海特征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线,镁基土壤修复材料产品实现从无到有;清洁能源进入源网荷储一体化推进新阶段,全省电力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0%以上,建成世界首条全绿电大通道,全国首个100%利用清洁能源的大数据产业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有机枸杞、冷水鱼生产基地,高原育种实现新突破,“净土青海·高原臻品”公用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生态旅游逐步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五年接待游客1.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100亿元,位列全国旅游目的地人气榜前十……如今的青海,风生水起,风光无限,一派生机,日益成为世人眼中的“诗和远方”。

展区内,一架C919商用飞机模型格外“吸睛”,这与青海有什么渊源呢?

C919大型客机是国内首个使用T800级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民机型号。作为国内第一家、世界第三家自主突破生产高性能碳纤维所必需的干喷湿纺产业化技术的企业,中复神鹰落户西宁。今年5月24日,中复神鹰西宁年产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全面投产,刷新了国内万吨级碳纤维工程的建设纪录。而今位于甘河工业园区的生产车间就可进行T800级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生产。

在青海,中复神鹰成功实现了用“绿色能源”生产“绿色材料”。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连峰说:“目前,青海省在清洁能源方面已同时具备了自然地域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而碳纤维是光伏、氢能和风电等产业发展不可替代的关键战略支撑材料。我们应充分发挥‘碳纤维+’的优势,以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为契机,壮大碳纤维产业集群,为不断营造青海省清洁能源多元化、立体化、持续化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贡献力量。”

拓展新型材料产业链,以轻金属合金、光电、新型化工、电子信息板块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已经在青海初步形成。加速培育特色化工新材料千亿产业集群,有色合金和特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加速聚集,万吨碳纤维实现“零”突破,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正在这片高原热土上逐步显现。

夏都西宁积极打造光伏制造、锂电储能、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醉美海东推进“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全域生态振兴工程;圣洁海南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泛共和盆地绿色崛起;梦幻海北以绿色、环保、低碳、循环为发展方向,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魅力海西是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主战场,已建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也是全球最佳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神韵黄南全面创建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州,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雪域果洛是青海有机农畜产品认证产品种类最多,区域最广,产业链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江源玉树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行走在展区两市六州的展板间,绿色发展的点滴串联起青海追绿而行的足迹,描绘出大美青海的一片“青绿”,汇聚成青海绿色发展的广阔前景。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