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古老技艺焕发时代光彩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21     作者:倪晓颖

精美绝伦的土族盘绣、泛着炫目光泽的手工錾刻银铜器具、独具特色的湟源皮绣……7月20日,在第24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来自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的特色手工艺品引人驻足,琳琅满目的产品展示着青海民族民俗文化和精湛的手工技艺。

展区现场,来自湟中区鲁沙尔镇阳坡村的王富邦正在全神贯注地錾刻一只银碗,他手握锤子,不时地换着不同的錾子,敲敲打打中,灵动鲜活的画面逐渐清晰,冰冷的银器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栩栩如生。现场制作的这只银碗是一位外省客户为女儿订制的,王富邦在上面錾刻了吉祥八宝、莲花、缠草纹等寓意美好的精美图案。“传统银器制作要经过炼银、打胚、打样、錾刻、清洗抛光几个过程,一件精美银器的完成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王富邦一边忙活着一边说:“自己构思花纹,再通过双手让它一点一点呈现出来,是一个很美好的过程,更需要细心和耐心。”

展区另一边,身着土族传统服饰的绣娘正坐在展台边,专注于自己手中的针线,吸引了众多观众围观。“这款包上的刺绣真是精美!”“太令人惊喜了,用传统盘绣工艺创新后的现代服饰充满了更加独特的时尚感。”“哇,好厉害啊!”……展台上绣娘们巧手绣出的衣衫和时尚精美的刺绣背包,更让现场观众赞叹不绝,近距离感受了青海民族传统服饰的独特韵味、传统纹样与现代生活用品的时尚融合、指尖艺术与创意设计的精彩碰撞。

随着青海省非遗传承人曹守英手中针线的翻飞,一幅六娃闹春的皮绣逐步清晰,只见皮绣架上一个中国式胖娃娃已编织完成。“皮绣不同于其他材质,要非常精细,稍不小心就会破洞,作品就会报废。而头部的绣法更为复杂,要在另一个模板上绣好后,剪下来粘贴到皮绣上,这样看上去才会更立体、更逼真。”曹守英说。

现场制作的六娃闹春取材羊皮,用毛线、马尾、马鬃及丝、绒、棉等多种颜色的绣线,再配上盘、攒、堆、辫、绣等针法慢慢制作完成。“皮绣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每幅作品都形象生动、质感强烈,越是精致的作品越不可以出错,尤其是在皮子上刺绣,没有经纬,非常考验绣娘的刺绣技艺。”曹守英耐心地给围观群众介绍着创新中传承的青海湟源手工艺品。

……

非遗技艺与现代化的结合,不仅为非遗接上时代的地气,更为非遗文化注入了时尚的元素,让非遗传承也能“潮”起来,吸引更多人关注。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