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一体监测集纳山情湖况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08-07     作者:叶文娟

黄南新闻网讯   5只雪豹同框、5只荒漠猫同框、5只猞猁同框、6只兔狲同框,珍贵画面;

青海湖指示性物种水鸟统计总量约60余万只、达到2007年监测以来的最大值;

……

近年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青海湖流域深入推进“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通过加强人工调查和科技监测,提升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能力,全方位掌握物种多样性“家底”,聚合多方力量集纳丰富的动植物分布最新动态,为加强科学研究,构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数据支撑。

集山情

盛夏,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寺沟管护站所在地——东海大峡谷,马兰花、紫杜鹃花盛开,放眼望去,一片紫色的海洋。

管护站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珠固乡,平均海拔3000米,82名生态管护员守护着约333.66平方公里的辖区。冶才塔加和牛抓西文学承担着东海大峡谷巡护点的工作,此处距离管护站10公里,骑摩托车到达峡口后,还需要徒步8公里上山。

祁连山风光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蜿蜒的山路上,有清澈的河水、灵动的鸟儿、矫健的岩羊、茂密的植物……记者深一脚浅一脚吃力地走着,冶才塔加却健步如飞,一边记录巡护监测情况,一边捡拾路上的垃圾。我们用了2个小时,才走完三分之一的巡护路程。冶才塔加说:“每个管护员至少要巡护3.33平方公里的范围,最多的达10平方公里,一天步行10多公里是常事。”

途中,冶才塔加不时拿出相机拍摄植物,并上传资源库留档。他指着其中几张说:“高海拔地区很多植物生长周期特别长,有的甚至达到几百年。”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区、水源涵养战略区,生物多样性特征鲜明。

此刻,置身在山中,对“祁连山生态系统完整而多样”体会更深。这里有雪豹、荒漠猫、黑颈鹤、野牦牛、羽叶点地梅、唐古特红景天等珍稀濒危物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77种,大面积连续的雪豹适宜栖息地5.11万平方公里,是我国32个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

寺沟管护站站长张军山表示,管护员在开展林木病虫害防治、森林草原火灾排查、救助野生动物等日常工作的同时,还担任生态摄影师,收集动植物的踪迹、画面。结合红外线相机拍摄的野生动物影像,为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本底资料。

在海拔3206米的老虎沟管护站,1991年出生的生态管护员贺成武连续五年拍到荒漠猫、雪豹等野生动物,他说:“为拍摄荒漠猫,管护站附近布设了46台红外相机。”2019年,记录到结构稳定、数量较大的荒漠猫种群,证实此处是全世界最容易“邂逅”荒漠猫的地方。

近年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与中科院、北京大学等34家一流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全面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实现了物种类型全覆盖,清晰掌握园区物种多样性“家底”。

青海湖鸬鹚岛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纳湖况

夏日晴空下,青海湖,碧波荡漾。一群普氏原羚在湖北岸自在地觅食、奔跑,“从2000只,2500只,再到现在的3480只,普氏原羚数量逐年增长,成了这里的代表性物种。”青海湖普氏原羚自然教育生态体验研学基地负责人颜生云介绍说。

另一代表性指示物种——青海湖裸鲤,数量与2002年保护初期相比累计增长40余倍,资源蕴藏量达10.85万吨。青海湖鸟类由164种增加到232种。

环湖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不仅是人们眼见的实景,也体现在监测系统记录的数据中。

狲、狐过招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自2010年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等部门,组织相关技术单位成立了青海省重大生态工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组,开展青海湖流域生态监测工作。运用卫星遥感影像技术,获取了系统连续的地面和遥感监测数据。完成300个各类生态监测站点的布设,实现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全覆盖。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成了“四固定,三统一”(固定监测频率、监测人员、监测对象、监测样点样线样地,统一监测统计方法、监测数据汇交、监测报告汇编)的监测规范。持续掌握青海湖野生动植物的分布与栖息地生境状况,为科学有效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023年2月,《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2022年度)》通过专家组评审。系统完成了水鸟、植被、湿地类型与变化、水生态环境等监测。通过多年规范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掌握了青海湖野生动植物分布与栖息地生境状况,共计监测记录到水鸟6目12科59种、维管植物47科125属222种、猛禽8种106只。调查到浮游植物6门25种、浮游动物48种、底栖动物4纲10目23科26属33个分类单元。“十多年的监测数据显示,随着水位上升,湖泊的盐度从千分之十二下降到了千分之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表示,保护区内湖泊面积显著增加,主湖区的水质状况总体较好。

祁连山雪豹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如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可谓是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生动写照。

青海省分布有脊椎动物605种、野生植物2867种,是具代表性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祁连山、环青海湖地区等重要生态板块的指示物种种群数量增长趋势明显。不断完善的生态环境调查技术和监测体系,为整合优化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实施国家公园建设、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野外濒危物种拯救、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保护和科研工作,提供了详实的数据资料。

“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青海省在全国率先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并努力提升基层工作者的调查技术水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实践,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青海力量。

青海湖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