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版块二: 融合方法论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08-14    

红色研学,海晏怎么“游”

8月7日,由海北州100名中小学生和山东籍50名中小学生共同参加的鲁青青少年“石榴籽一家亲”暑期夏令营活动在海晏县开展。这次活动,不仅为两地青少年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的良好平台,也可以看做当地发展红色研学业的一个缩影。围绕这个话题,记者采访了海晏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县党史研究室主任宋吉福。

记者:目前海晏县红色研学业发展如何?

宋吉福:一是共建课程开发体系。县委党校建立“红色+N”的研学课程,设置“菜单式”教学模块,依托现有红色资源打造精品研学路线,面向党员干部设计主题课程18门,常用线路5条。年内已衔接确定省内外培训班次58期,高质量完成培训班次24期,赢得了省内外各级党组织一致的好评。

二是规划研学发展体系。坚持把挖掘和保护红色资源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秉承着边探索边实践的工作风格,按照“一区两地三馆四化多点”研学发展体系,积极利用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等面对青少年研发研学课程。截至目前,已完成省内高校“青马工程”培训班3期,建立起研学“基地建设、导师培训、课程研发”三位一体的标准化研学旅游推进机制,逐步实现从党政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向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的拓展延伸。

记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

宋吉福:首先是师资力量短缺。红色研学营地师资力量一直处于空缺状态,面向青少年的师资需要具备相当的组织协调能力、应急问题处理等综合协调能力,专业性技能要求较高,师资问题亟待解决。其次对红色文化缺乏统一规划。目前全县红色景区和其他类型景区的整合联动不强,许多革命遗址交通不便、周边环境差,无保护措施,无管理人员,无管理经费。另外,在对标面向全省、全国层面上承接的班次,红色研学营地后勤人员数量、专业素养远远达不到相应的标准,缺乏专业的后勤管理团队,承接大型或高层次的培训班次有一定难度。

记者:今后有哪些发展计划?

宋吉福:全县将依托初步建成的中国原子城青少年红色研学营地,把红色研学作为新兴旅游业态培育,继续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和整合力度,加快课程开发,同步做好机构、人员、运行机制等保障,持续深化“一区两地三馆四化多点”红色研学体系,形成人人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红色研学发展体系。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