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贝是利用金箔制成的仿贝形饰物,式样与海贝相若,似瓜子状,最宽处在贝的三分之一部位。金贝正面稍圆鼓,中间纵向仿海贝压划出凹槽,槽两端各有一孔,用于穿挂细绳线。
1977年,大通上孙家寨墓地455号墓葬共出土32枚金贝,其形状、大小基本相同,长约1.4cm,宽0.7cm,厚0.2cm,出土时部分金贝壳内有残朽的木质物填充,据此推断金贝原来应该有木胎,是在木胎表面包箍金箔后制成的。后来木胎因在墓葬中埋藏太久而腐朽,我们看到的只是金贝外形及残留在内的部分朽木。
与这批金贝同时出土的除陶器、石器外,还有海贝、石贝、绿松石珠、金耳环等。金贝出土时位于墓主人的颈部,说明它们是作为装饰品随葬的,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重要象征。
海贝在青海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及以后的齐家文化、卡约文化、辛店文化中均有发现,但随葬海贝的墓葬并不普遍,说明海贝在当时是非常稀有和珍贵的,正由于如此,才出现了石贝、骨贝、铜贝、金贝等仿贝制品。
出土金贝的455号墓属于卡约文化,为双人合葬,经人骨鉴定,均为成年男性,他们随葬数量如此之多的饰物,表明其生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拥有较多的财富。
卡约文化金贝的发现,说明距今3000年左右,黄金这一贵金属已被卡约文化的先民所认识并使用,甘青地区是中国黄金制品使用最早的地区之一,黄金不仅因具有使用价值存在于当时的社会,而且以更高层次的观赏价值而流行于世。除了金贝,卡约文化墓地还出土了金挂饰件及金耳环,这些金器从形制到用途都表现了卡约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中原地区、四川等地出土的金器相比,它们的艺术风格虽然没有那样细腻,但更为原始、朴实,表现出鲜明的卡约文化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