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一片沙石裸露、植被稀疏的草场,经过改造后,变身为绿意盎然的芦苇荡;原本干旱少雨的高原小城,竟然出现了水鸟翱翔,青蛙鸣唱的情景……
这里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城附近,一处有着特殊用途的人工湿地。
微生物成为污水处理的主力军
海拔3300的兴海县城,是一个有着2.8万人口的高原小城。多年来,县城居民每天产生的4000吨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直接排入曲龙河。
兴海县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陕英说:“兴海县城几乎没有工业,县城产生的污水全部是生活用水,经过污水厂处理过的污水虽然达到了排放标准,但是考虑到高原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有关部门决定,进一步对生活污水做净化处理。”
2022年5月,一项利用植被和微生物的生物特性实现生活污水深度净化的工程在兴海县开建,这就是兴海县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深度净化项目。
陕英说:“生活污水中存有氮、磷、钾等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在植物和微生物成长过程中,很容易被吸收和降解,尾水湿地深度净化项目就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物特性,将污水中的绝大部分元素处理干净,实现深度净化的目的。”
陕英说,污水深度净化技术对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高海拔地区,尤为适用。
芦苇和微生物的结盟
兴海县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深度净化项目,是我省高海拔利用自然植被和微生物种群实现自然净化的污水处理项目,兴海县地处高寒,植被种类相对贫乏,什么样的植物能担负起净化污水的使命?
“在综合考察兴海县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后,科技人员选择了芦苇作为污水净化的基础性植物。”陕英说。
芦苇的根系深达50厘米,吸附能力强,在海拔适中的地区种植后,成活率很高。
微生物处理过的污水达到了灌溉标准。
陕英介绍,污水深度净化项目,就是利用人工再建的方式,营造出一个净化功能区,再利用水泵和管道,将污水厂处理过的污水,引导进功能区,通过沙石过滤、植被吸收、微生物降解等方式,实现自然净化,因为功能区的最上层种植了大面积的芦苇,所以老百姓形象地将这个功能区称之为“人工湿地”。
兴海县污水深度净化工程的“人工湿地”紧靠污水处理厂,这里原本是一片面积为3.1公顷的沙化草原。
“我们首先将那片退化的草原挖成2米的深坑,再在最底层铺设防渗膜,继而根据设计要求,以30厘米的厚度为计量单位,分别铺设直径不等的砾石、粗砂、黏土,以满足深度过滤的要求。”陕英说。
这样的铺设层共有9层,其中一层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材料——火山岩。
“火山岩空隙比较大,适合微生物生存,我们在火山岩投放了大量活性剂,让这里的微生物种群大量繁殖。”陕英说。
简单地说,这些火山岩就是微生物的培养基,因为微生物的加盟,进入到功能区的生活污水,才能够真正实现深度净化。
过滤过程一丝不苟
在兴海县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深度净化项目技术原理剖面图上,我们了解到了生活污水净化的全过程。
生活污水经过管道排放到功能区后,一部分有害物质首先会被位于功能区最上层的芦苇发达的根系吸收,当经过芦苇“处理”过的污水进入火山岩层后,残存的有害物质会被微生物降解。此时,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已经所剩无几,这样的污水再经过砾石的过滤后,引进管道,排出功能区。
“兴海县地处高寒,冻土层比较厚,考虑到冬季污水处理的需求,我们特意将污水管道埋设到冻土层之下,从而确保了兴海县冬季的污水净化需求。”陕英说。
局部环境得到改善
建成后的兴海县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深度净化项目,年污水处理的能力为146万吨,经检测,经过植被吸收和微生物降解后的污水,水质达到了Ⅳ类地表水的标准,完全可以用于农田灌溉。
“目前,净化后的部分污水已经被兴海县的一家混凝土厂利用。”陕英说,“兴海县终水回用工程也已立项,明年,经过处理过的污水,将用于城区绿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为养分充足,经过半年的时间,污水处理功能区的芦苇一个夏天已经长到了1米多高,湿地效益已经形成。
今年春夏之交,一对野鸭来到这里繁衍后代,为人工湿地增添了不少情趣。良好的生存环境,更是吸引了不少青蛙在这里繁衍生息,高寒干旱的兴海县,竟也出现了“听取蛙声一片”的热闹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