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城在绿中皆是景 人在城中享幸福——城市绿化记者见闻⑥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09-13     作者:余 晖 程宦宁

儿童在公园玩耍。

市民在公园享受休闲时光。记者 程宦宁 余晖 摄

9月6日,阳光和煦,天朗气清,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巴塘河国家湿地公园里满目翠绿,市民徜徉在公园,享受着优美环境带来的舒适与惬意。

巴塘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玉树市东南部,总面积12346公顷,以结古镇为中心,巴塘河、扎曲河及其支流为主线,园内独特的高原河流湿地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使之成为青藏高原上一个重要的生态节点,也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的重要生态屏障。

“公园的打造以亲近自然为理念,利用原有的湿地、河流和景观资源,保留了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自然生态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原真性,让市民能够充分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从而保护自然。”玉树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卓尕才加介绍道。

小路蜿蜒穿行、花木相映成趣,通过广场向里走,粗壮挺拔的柏树、藏柳等各种植物郁郁葱葱,一边河水潺潺,清脆柔和的鸟鸣声不绝于耳,一幅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和谐画卷铺展开来。

“公园风景这么好,是我们散步、散心的好地方!”85岁的秋拉老人居住在公园附近,这里是她和朋友每日的“打卡地”。同样,对市民才仁桑周来说,家附近的湿地公园也是一家人的“幸福园”,“走路不到15分钟就到公园了,距离近、景色美、环境好,闲暇时到这里逛一逛,特别享受!”

沿着小路继续走,随处可见关于水资源保护和湿地公园的知识展板,上面不仅介绍了其定义、功能、分类,还对高原湿地的动植物等作了详细介绍和展示,是对如何保护、恢复、利用湿地的有效普及。公园里不仅处处是景,功能区域划分也很丰富,科普宣教中心、观鸟屋、藏药园等,将生态环境保护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交相融。

“我们住的地方离公园比较远,但小孙女就是喜欢让我们经常带她到这里玩,第一次来的时候,她就特别高兴。现在才是初秋,天气还不错,多带孩子来湿地公园亲近自然,在玩耍的同时,看一看、学一学环保知识,非常有益处。”领着孙女逛公园的市民永吉说。

自2015年建设至今,巴塘河国家湿地公园以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为根本,分步建设了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管理服务区、合理利用区、科普宣教区,维持区域内原有高原湿地的生态效益及自然风光、恢复草场退化区域,保护和恢复城区河道以及巴塘河下游流域内的河流湿地和生态系统,将休闲观光和科普宣教有效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效应凸显。

“我是一名生态管护员,对这里的花草树木都很熟悉,以前这里环境不是很好,植被比较少,现在这里成了大家的绿色公园,树木花草长得好,环境越来越美,每天来逛公园的人很多。”说起这里的变化,正在河岸边捡拾垃圾的生态管护员才旺多杰十分感慨。

高山流水伴花香,人们扶老携幼感受着城市之美。巴塘河国家湿地公园以城市公园为切入点盘活绿水青山,以“生态空间”支撑“发展空间”、优化“生活空间”,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尽享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巴塘河国家湿地公园是玉树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重要而有效的载体,发挥着高原湿地涵养水源等重要生态功能,在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区域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卓尕才加说。

玉树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绿色、生态、宜居的和美画卷越铺越广。特别是今年,玉树市多途径、多方式增绿扩绿,在市区各段栽植苗木26种,引进苗木新品种,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景观质量,累计栽植乔灌木10.9万余株、草本2500余平方,为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不断提质增速。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