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头连着科技工作者,一头连着社会公众,对于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科普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到科普宣传走红网络,近年来,科普工作越来越受重视。从经费保障到场馆建设,从专职科普创作人员、专职讲解人员队伍不断扩大,再到公众参与的人数持续增加,我国科普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也为今后带来更多信心。
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2.93%,比2020年的10.56%提高了2.37个百分点。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持续快速提升,为我国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迈进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科普工作,适应时代特征,创新传播方式,为更多人打开了科学大门。
但同时,科普事业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普是科学、客观、真实的体现,绝不能肆意“解读”,有必要“去伪存真”。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科普工作显得更为重要,需要科普工作者拿出更大的智慧和魄力。不能仅看到科普数字上展现的成绩就沾沾自喜,还要看实际效果,一定要把科普工作做得再细致、再扎实一些。
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5%,2035年达到25%。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任务艰巨,为此必须以更加务实的态度,踏实工作——播下科普种子,收获美好未来。就是说,一定要用“软功夫”奋力实现科普的“硬指标”,由此才能形成良好的科普生态,达到既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