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重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艰难困苦愈发朝气蓬勃、饱经风霜雪雨依然生机勃勃的重要思想动因。正是凭借这种坚守真理、勇担使命、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无论是在严酷的革命斗争岁月,还是在复杂的建设和改革发展时期,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这是在尊重客观发展规律基础上充分依靠精神强大正能量改天换地的生动诠释。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作为欠发达地区,青海干部群众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等等。为此,我们必须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正视和审视青海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珍视和重视历史主动精神对于有力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坚持不懈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所必然激发、给予的智慧和力量。应该说,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是青海上下落实国家发展政策、勇担高质量发展时代责任、保障青海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前行的重要支撑。
一、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提升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自信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始终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基本要求。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唯物史观基础上自觉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生动体现。历史主动精神强调的是在尊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打破客观条件对于事物发展的限制和束缚,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状态和能力。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一再证明,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所激发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重要精神密钥。
回望青海发展的历史,正是凭借共产党人一股强大的精气神,让青海从“黄沙碛里本无春”的荒凉地变为各项事业跃上现代化进程的热土。生态立省战略是青海在进入21世纪之初客观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以及青海客观实际基础上提出的转型之路,这是一条既关注经济效益同时又关注社会效益,既关注当下发展同时又兼顾未来前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了促进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青海省委省政府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担当,以制度建构、法治建构、组织建构为支撑,以细化责任分工、逐项分解落实为抓手,勇敢清除、破除制约青海生态立省战略实施的思想观念误区、体制机制障碍,从2008年开始,青海每年都会出台大量制度、规范、法律法规来促进生态立省战略的落实。十几年来,青海在打造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先行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进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青海主体功能区定位更加清楚,发展方向更加清晰,前进步伐更加坚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强调的“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必将推动青海在扛起生态保护政治责任、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充分挖掘生态潜力方面展现更强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在青海一步步变为现实。
二、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保持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清醒
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更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在90%国土列为限制及禁止开发区域的条件下,青海的高质量发展绝非轻易可成,这就意味着青海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破解的人力、物力、财力难题更多,意味着要破解这些难题绝非一日之功。虽然有国家战略机遇和其他对口支援地区的大力支持,但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内因,只有青海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矢志发展,把信心强起来,把状态提起来,把劲头鼓起来,用昂扬的精气神汇聚干事创业的强大磁场,就一定能不负习近平总书记重托,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让发展质量和效益越来越好,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全省各族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善于总结、学习、运用历史经验,不怕困难、无所畏惧、敢于斗争,进而开拓出一片崭新天地,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鲜明特色。“懂青海就是要与时俱进深化省情认识,爱青海就是要满腔热忱守护蓝天厚土,兴青海就是要坚定不移推进兴省富民。”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向每一个青海人郑重发出“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号召,既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示范引领走在前、干在实处作表率,把每一项工作看得更准、想得更深、谋得更实、落得更稳,也需要各族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干争先、建功立业。我们要坚决克服“等”“靠”“要”等依赖思想,树立“持久战”意识,做好“攻坚战”准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突破口,激发青海人民为实现青海高质量发展团结奋斗的热情和干劲,唤起青海人民投入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意志和决心,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敢闯敢干、创造创新,在洞悉世情、把握国情、立足省情中用好有利条件、实现更大发展。要廓清思想认识,坚持一域和全局统筹,坚持当前和长远衔接,坚持内力和外力协同,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并重。善于用新发展理念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抓住工作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并想办法加以破解,不断增强推进各项工作的科学研判、有力指导。要未雨绸缪、谋定思路,注重提升科学决策能力,善用系统性思维谋划工作,做到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增强工作的科学性,确保工作适应现阶段发展需要、顺应群众期盼。
三、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增强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
能不能在风险挑战面前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既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政治品格的试金石,也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要充分发挥高原特有资源禀赋优势,把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这四件事情办实、办好,让青海发展实力更强、奋进底气更足。
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这种定力来自我们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及“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的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飞跃,青海从低质量粗放型的经济发展之路转向高质量集约型的发展之路具有历史必然性。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青海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形成以“四地”为牵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怀“国之大者”,践行“两山”理念,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加注重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推进共同富裕和更高水平的安全发展,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落实到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各项工作中,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青海特征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提升实现青海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需要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持续发力。要以创新思维聚焦青海发展,以制度创新之力、管理创新之力、科技创新之力汇聚青海自身发展能力。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特征,可以在城镇化、信息化、生态化“并联”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深挖生态优势、特色优势和比较优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聚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不断破解民生难点、痛点,竭力把宏伟蓝图变成人民向往的美好现实。始终秉持开放视野、运用创新思维,主动对标对表、谋深谋准谋实,不断提升青海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要增强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判断形势、谋划全局,在把握历史主动中抢抓发展机遇,切实增强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积极作为、汇聚合力,真正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的“真金白银”,切实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着力把青海高原资源能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在高水平开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在高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