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河湟谷地处处是丰收的味道。
9月22日6点,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镇多隆村的靳占福就出门了。作为大通县富仁农产品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最近几天他忙得脚打后脑勺。可今天起个大早,却是为了别的事儿。
约摸半个小时后,靳占福的大货车就稳稳地停在了朔北藏族乡东至沟村的一处甘蓝地旁。一看到他,等在路边的鲍统福就快步迎了上来。
“你来啦!”原来,跟靳占福一样,鲍统福也是一个合作社的负责人。几年前,他和媳妇陈国梅成立了东至沟村的第一家合作社。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种植面积已经从一开始的13公顷增加至26公顷。除了油菜、马铃薯之外,大部分土地用来种植甘蓝。眼下,甘蓝已迎来丰收季。为了尽快运出销售,这才喊来“菜友”帮忙。
“我俩相识正是因为种菜,前几年去县上参加技术培训,一来二去便熟悉起来。在他的指导下,我今年也试种了2公顷甘蓝,亩产能达到5000公斤以上。”因为总量相对不大,靳占福种植的甘蓝已经销售一空。
说到这,鲍统福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这个地方海拔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相比其他产地,具有发展冷凉蔬菜的先天优势。就拿种植的甘蓝来说,颜色鲜亮、口感脆嫩,深受消费者喜爱。”
甘蓝丰收高兴的不止鲍统福一人,流转土地、带动就业……周边的不少村民也跟着尝到了甜头。
“平时每天的工资能有八九十元。这两天要采摘、搬运、分拣、装车,一天能挣200多元。”正在地里采收甘蓝的村民笑着说。手起刀落间,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甘蓝就落入筐中。
“冷”菜“热”销,带动的不仅仅一两个合作社。
为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村民收入,最近几年,大通县充分发挥高原冷凉气候地和蔬菜产业地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打造高原冷凉蔬菜保供基地。数据显示,今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5533.33公顷,预计产量达23.86万吨。
丰产更要丰收。看着村民采摘、搬运、装车的忙碌身影,两个“菜友”聊起了下一步的打算。
“得继续改善高原冷凉蔬菜种植技术,提升产量。”
“还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信息和走势, 根据市场及时调整种植的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