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秋日,记者赴距离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17.1公里左右的尕海镇进行采访。
沿着一条笔直的公路直行,尕海镇便位于不远处的开阔地带,靓丽整齐的民居间分布着各类绿植,村子之间被交织的公路串通,四通八达,整个镇区在实施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日臻繁荣。
到达公路尽头左转,便来到了尕海镇人民政府。走进办公楼,党员干部忙碌地工作着,有的忙着开会、有的处理文件、有的准备下乡……“乡镇的事务就像是杂乱的线头,要一件件捋清楚、办牢靠,忙是常态。”在办公楼里,记者遇到了正要去村里查看项目进展的副镇长马海鹏。
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强调,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结合实际、扬长避短,加快推进产业“四地”建设,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省上下都在抓紧学习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要从真抓实干着手,我们基层干部当然也不能落后。”眼下,尕海镇以“振兴乡村、产业先行”为抓手的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马海鹏身为副镇长,负责镇上乡村振兴各个项目的推进工作。
“陈书记,你在不在村上。”马海鹏拨通新源村党支部书记陈永宝的电话,简单询问了水产养殖的情况,便驱车赶往村委会。
“先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们村的项目上会了!今天过来,就是要和村民沟通一下,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办实了,让大家都满意。”向陈永宝交代了项目的“底子”后,会议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
马海鹏所说的这个项目,正是尕海镇以“一产三产相结合”的模式,由各村自筹资金260万元建设的集垂钓、餐饮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乡约农旅”综合田园休闲垂钓园,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产业,来激活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潜力。
“过去,都是各村自己发展自己的产业,规模小不说,风险也很大……”和村民们围坐在会议桌前,马海鹏逐一回应着大家的问题,一一打消大家的顾虑。“脚不沾地,心里就会没底。”马海鹏说,如果不是这样面对面地进行交谈,就很难听到村民的真实想法,更别提后期的项目进展了。
阳光明媚,白云悠悠。征询了村民意见后,马海鹏又和陈永宝来到村里的智能温控育苗养殖车间,查看虹鳟鱼的繁育情况。眼前,一座钢结构搭建的大型宽敞厂房,过滤系统、增氧系统、在线监控传输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设施高端大气,虹鳟鱼游弋在圆形鱼缸里,工人往池中投放着鱼料,一池子鱼苗长势喜人。
“我们这个湖以前就是个臭水坑,现在你看,水绿了、清了,变美了!”陈永宝说:“如今能打造成这样的规模,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成绩。乡亲们休闲的时候,可以在这里转一转,玩一玩,挺好的。今年,还吸引了很多游客和市民。”
盖起大棚、垒砌圆池,新源村养起了有“淡水三文鱼”之称的虹鳟鱼,积累了科学高效增收的创富经,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像马海鹏一样脚踏实地的尕海镇全体党员干部以“实”字当头,“干”字到底的笃行不怠。
“忙,是尕海镇每个党员干部的工作常态,大家‘忙’到实处,忙着村民们挂念的实事。”马海鹏说:“要贯彻落实好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就要实打实地干实事。我们多跑一跑,镇上的产业项目就落实得快一些,村民也能越早受益。”
傍晚,晚霞洒落在村庄,宁静而美丽。马海鹏又来到田间地头,了解庄稼的长势,他说:“只有脚沾泥土,乡亲们挂念的事才能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