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把实干功夫 转化为“绣花功夫”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10-12     作者:张洪旭

“吵够了,你们兄弟俩是一家人,这么吵有意思么?”不等当事人说话,调解员道见做了一个拍胸脯的手势,“这几百元钱我出了,你们都别吵了。”

当事人愣了几秒后,其中一方低下头不好意思地小声说:“要不,不管谁干多谁干少,咱俩就把这钱平摊了吧!”就这样,一起因兄弟合伙做生意引发的经济纠纷,在调解员主动“担事儿”后顺利解决。

60岁刚出头的道见,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东山村党支部书记兼人民调解员。2011年,他加入人民调解员这支光荣而又责任重大的队伍,那一年,刚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

作为化解村民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10多年来,道见用心用情用力化解“千家结”,用实际行动收获群众的信赖和赞扬,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近百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并先后荣获2016年海西州“民族团结模范个人”、2017年“香日德镇优秀调解委员会委员”、2020年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

群众事无小事

东山村三社一对夫妻共同生活了9年,育有一女。2017年,在外务工的丈夫感到身体不适,前往西宁市一家医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尿毒症。突如其来的变故花光了家中仅有的6万元存款,后续不计其数的治疗费用让妻子不堪重负,默默离开了丈夫,回到了香日德镇老家。

面对“病魔”,走投无路的丈夫只能向父母和亲戚朋友借钱继续看病。2018年,丈夫来到东山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要求委员会予以调解。调解室内,刚刚碰面的夫妻二人情绪激动,几次口舌之争后,场面一度失控。道见看情形不对,迅速将两人从调解室分开,进行逐个调解。最终,妻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意承担部分治疗费用。

不久后,丈夫因病重去世,而妻子之前答应承担的部分治疗费一直没有支付,对此,丈夫的父母再一次走进调解委员会反映情况,要求其支付答应的治疗费。

“有句老话说‘人死账不烂’,既然答应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做人要讲信誉。”道见一番言语让妻子觉得很是羞愧,当即带着公婆去了银行,将答应承担的部分治疗费交到他们手上。

“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繁杂琐碎,往往是‘家长里短,肩挑日月’。”道见认为,在农村,很多矛盾纠纷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但小事儿积累到一起,往往就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他在日常调解工作中,本着“群众事无小事”的态度,用大量时间和精力解决每一起矛盾纠纷。

事情并不复杂,

但要花精力

开展调解工作以来,道见深刻感悟到,人民调解员是农村社会关系的“稳定剂”,追求的不是调解了多少事情,而是实质性解决了多少问题。

今年5月初,村民张团乙布在给自家田地浇水时,因没有及时将田地出水处进行妥当处理,不慎将村民公保才旦已种植的青稞地淹没,淹没面积差不多1公顷,给其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因淹没的耕地已无法补救,需要重新播种,公保才旦希望村调解委员会出面进行调解,要求张团乙布对其进行经济赔偿。

事情并不复杂。得知实情后,道见和同事一起前往公保才旦家的地里,查看受损情况,经几番评估,认为张团乙布应向公保才旦赔偿2000元损失费。

“我接受调解结果。”张团乙布认为,调解结果合情合理,调解员反应迅速。此次调解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双方矛盾升级的风险。公保才旦也对调节结果非常满意,“事情发生后,经调解劝说,我们都理解双方的立场,现在邻里关系比以前更亲了!”

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在民族团结进步上,发扬民族团结优良传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树牢“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擦亮民族团结品牌底色,坚决筑牢稳固的国家安全屏障。

道见感同身受,“创建民族团结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任务,我们一定要将全会精神落实到全村工作的各个方面。”

把矛盾纠纷

化解在村头场院

“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村民解难”“隐患摸排就是与村民拉家常,也是普法宣传教育的好时机”……在道见的笔记本上,像这样的话语记了一条又一条。

他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调解员,这些都是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准则。多年来,他把矛盾纠纷隐患排查作为工作重心,在一次与同事开展日常隐患排查经过一片农地时,突然听见不远处传来村民韩生云、马阿才牙夫妇争吵的声音。

道见赶忙跑过去,询问双眼含泪的马阿才牙发生了什么事。经了解,原来是丈夫韩生云向她提出离婚。看着眼神坚定的韩云生,道见一时也犯了难。

他一边安慰马阿才牙,一边将韩生云叫到跟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你们俩的儿子都那么大了,离婚对你们有什么好处?你还是好好想想吧!为了家庭和孩子,好好过日子……”随后,道见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给双方逐个做工作,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韩生云想通了,带着马阿才牙回到地里继续劳作。

多年来,一次次矛盾纠纷调解让道见逐渐明白,调解村民纠纷不是打官司,不能非黑即白地下结论,而要设身处地站在当事人双方立场考虑问题,学会在调解过程中安抚群众情绪、获得群众信任,才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问及做好调解工作有哪些经验时,道见笑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想做好调解工作,就要虚心向老前辈请教,多和村里的长者沟通。同时,要带着温度为群众服务,一碗水端平,依法依规调解结案,既坚守法律的底线,又顺应人情的需要,要相信老百姓是最朴实、最重感情的,你帮他一次,他会念你一辈子好。”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