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邻”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专职调解员田玉娟(左)在工作中。记者 张鹏 摄
一边是业主对物业服务质量不达标、供暖不热、卫生保洁、安全巡逻不到位等等的不满,另一边又是物业公司收取不上物业费的尴尬……物业管理,关乎住宅小区业主切身利益,可是物业和业主之间的矛盾纠纷,却总是层出不穷,成为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热点问题,到底该如何破题解决?
在西宁市,一个专门为化解物业矛盾纠纷而设立的全省首个驻法院“睦邻”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以下简称调解室),今年7月在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法院二十里铺法庭挂牌成立了。如今,调解室成立已三月有余,工作开展得怎么样?对化解物业矛盾纠纷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0月22日,记者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我们针对业主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提高服务质量,如今业主答应缴纳物业费,我们决定撤诉,感谢调解室工作人员为我们解忧。”走进设在二十里铺法庭二楼的调解室,调解员田玉娟刚结束一起物业公司诉业主不缴纳物业费案件的调解,案件成功调解,物业公司负责人当场提交了撤诉申请。
田玉娟是西宁市城北区司法局派驻调解室的专职调解员,有着二十多年的调解经验。她对记者说,尽管从事调解工作时间比较长,但原来在村委会、社区调解的都是家长里短的琐碎事儿,调解的事务比较杂,也不是很专业。如今,随着调解室的成立,调解的全都是物业类的矛盾纠纷,不仅给物业和业主搭建了沟通的平台,而且跟法院兼职法官调解员一起参与调解,学到了很多专业的法律知识,对自己的业务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睦邻”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派驻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和1名兼职法官调解员,针对当前物业合同类矛盾纠纷不断增加、物业服务不到位、业主拒缴物业费等问题凸显的实际情况,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既是解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烦心事、满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需求的创新实践,也是健全和完善物业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平安建设的有益尝试。
走出调解室,又有一起物业纠纷案件的律师前来递交撤诉申请,调解室兼职法官调解员——二十里铺法庭法官王岳杨,很快为他办理了撤诉。“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王岳杨说,根据办案实践,物业和业主的矛盾大多集中在物业服务质量不达标、业主拒缴物业费上。工作中他们会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摸清物业纠纷诉争焦点,一方面开展普法宣传,提高业主法治意识;另一方面,针对业主反映的问题,由调解室下发通知要求物业限期整改并组织验收。物业服务质量提高了,问题解决了,业主也主动缴纳物业费,维护了业主和物业双方的合法权益。
“调解室成立以后,齐抓共管、共同治理的工作局面已初步形成。”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二十里铺法庭庭长张永平向记者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辖区内的物业纠纷案件呈井喷式上涨趋势,原来依托一站式服务平台,采取繁简分流、快慢分道的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辖区的司法需求。
为此,今年7月,在城北区委政法委牵头下,区综合事项调解委员会派驻区人民法院“睦邻”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由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以及城管、城建、市场监督、街道办、社区等成员单位,共同抽调精干力量进驻开展物业纠纷化解工作。
张永平介绍,调解室成立以前,物业纠纷案件多以诉前调解+诉中审理为主要解纷模式。如今,则由调解室联合各成员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梳理研判、信息共享、靶向施策化解纠纷,通过多部门联动共治,使党委领导、法院主推、多部门联动的物业管理多元解纷机制逐步形成,不断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碎片治理转向集成治理、被动治理转向主动治理、突击治理转向长效治理、单向治理转向多元治理,推动平安建设走深走实。
据统计,调解室成立以来,已受理物业纠纷案件1800余件,进入调解程序的600余件,成功化解243件,为逐步实现基层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打开了良好开端。“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真正形成‘社会解纷在前、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打造‘N+法院’联动解纷机制,切实从源头上减少物业矛盾纠纷,真正实现让正义提速、为群众解忧。”张永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