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抢抓时机!秋季绿化进行时

来源:西宁晚报     发布时间:2023-10-30     作者:张国静

黄南新闻网讯  眼下,秋意渐浓,正是秋季造林绿化的好时节。

山坡上、树林间,绿化工人正抢抓秋季雨量充沛、土壤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挥锹铲土、见缝插绿,掀起了秋季造林绿化的热潮。

9月底,青海省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湟水流域西宁段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启动实施。这是西宁市的重点项目,也是我市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为引领,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举措。一个月来,随着灌溉整地、抚育修剪、栽挖树穴等前期工作稳步推进,该项目在营造林、水利配套等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打好前站,确保明春绿化高质量实施

10月底,高原古城西宁秋高气爽。伴着清脆的鸟鸣和清晨的暖阳,西山上人头攒动。为抢抓时机,绿化工人已早早来到山上,整土、除草、修枝、挖穴……为高标准完成示范项目任务,每一标段的施工以小班为单位,形成“施工+监理+技术指导”的模式,逐步推进项目建设。

10月27日,记者前往西山火东村秋季绿化现场,驱车沿路上山,路两旁杨柏已完成修剪,树干整齐划一地穿上了“白衣服”。在示范项目21标段现场,10多名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的修剪树枝、有的挥锹挖坑、有的踩实泥土……各个环节衔接有序、配合默契。经过工作人员一上午的辛勤劳动,沿途的乔木整齐地排列起来。西安绿环林业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给明年春季造林打好基础,前期开展的除草、平整等工作都是标准化、高质量推进的,特别是坑槽平整工作,我们要求工人们踩实捋平,争取不走回头路。对坑槽的深度、宽度也有统一要求,为保障后期蓄水、施肥、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基础工作。”

当前,该标段项目14000余亩的营造林抚育整地工作已完成7000余亩,预计11月初将全部完成剩余工作量。

青海乡土树种成为“主力军”

随后,记者来到示范项目1标段现场。与其他作业面不同,该标段属于山坡种植面,正在进行退化林修复工作。记者看到,近200名绿化工人分在不同的水平沟作业面,挖穴、培土、清理死树……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据该标段施工负责人介绍,自9月20日入场以来,已完成了80%的工作,预计11月10日前完成余下工作。记者看到,绿化使用的树种有青海云杉、圆柏、山杏、柠条、柽柳等。该负责人表示,此次栽植的树种中,青海乡土树种占一半以上。今年要完成补植、修复整地、死树清理、挖栽植穴等退化林修复前期工作,并根据林地现状开展林中空地补植,补植选择的灌木、乔木仍以乡土树种为主,再搭配一些开花乔木,让造林绿化、美化效果更佳。

再造国土绿化“西宁模式”

今年3月初,国家林草局对拟将确定为2023年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支持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的25个项目进行了公示,其中西宁市申报的青海省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湟水流域西宁段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名列第七并入选。

记者从市林草局获悉,该项目建设总规模22.37万亩,建设工期为2年,涉及西宁市辖四区、湟中区、大通县和湟源县。主要建设内容为营造林17.22万亩,退化林分修复14.62万亩;草原生态修复5.15万亩;修建配套水利灌溉设施,新建渠(管)道,引入再生水用于灌溉。

项目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开展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区高寒抗旱节水造林、林草系统修复示范,到建设期末,使项目区生态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林草覆盖度明显提升,科学绿化水平显著提升,树立国土绿化的“西宁模式”。9月底,该示范项目全面启动。经过为期两年的施工期后,示范区生态系统质量、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将稳步提升,碳汇能力持续巩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乡村美化绿化水平显著提高,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成效初步显现,湟水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