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看“无废城市”新风尚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11-06     作者:王晶

本版图片均由西宁市城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与垃圾“化敌为友”。推动落实垃圾分类,实现废物再利用、防控垃圾污染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西宁市作为“无废城市”试点,以“绿色减量化、生态资源化、安全无害化”为目标,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收运处置、餐厨垃圾减量化和综合利用、塑料污染治理行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科技赋能 垃圾分类更快捷

“灯泡应该扔到哪个垃圾桶?”“请投放到红色有害垃圾桶。”10月30日,在西宁市城中区礼让街街道解放路社区香房巷垃圾投放点,居民柴友兰拎着一袋废旧灯泡看着面前绿、蓝、红、灰4个颜色的垃圾桶问道。“真先进啊,垃圾该放哪个桶,问问这个小助手就行,垃圾分类真是越来越智能了。”随后,她将红色垃圾桶上方的绳子拉下,桶盖随之打开,避免身体直接接触桶身,干净又卫生。

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社区是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主阵地。解放路社区地处市中心,现有居民4775户,老旧楼院较多,人口密度大,示范类型多。“为了让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去年社区倾心打造城中区首个集参观、体验、互动、服务于一体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通过图文、视频、互动参与等形式向居民科普垃圾分类知识,促进居民环保意识提升。”城中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袁若晨说。

解放路社区43个楼院内安装了57个智能语音提示器,居民进入3米感应范围时,智能语音提示器会自动播放垃圾分类宣传语,识别出400多种物品,涵盖了日常遇到的绝大部分垃圾。“以科技力量助力垃圾分类‘新日常’,实现‘分类人人参与’‘过程有理有据’‘环节循环可控’。”袁若晨说。此外,每个投放点的督导人员会对投放不准确的垃圾重新进行分拣投放。

科学处理 垃圾“变身”用处多

在解放路社区厨余垃圾处置间内,一台大型设备运转着,几乎没有噪音。

青海宽宁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卫宁站在机器旁边,按下启动按钮后,垃圾桶沿着升降机慢慢上升至投料口,随后“轰”的一声,厨余垃圾被倒入设备中。

“厨余垃圾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产生液体多、发酵气味大的问题,而直接填埋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我们的设备可以将其进行烘干处理,减少异味和渗滤液产生,还能有效规范厨余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理环节,斩断非法使用厨余食物饲喂生猪、提炼地沟油链条,清洁环境也保护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任卫宁说,这台设备一次能“吃”掉大约1000公斤的厨余垃圾,目前,城中区已经配备4台。

相关资料显示,一吨厨余垃圾可以产生100公斤有机肥和10公斤生物柴油基础油。厨余垃圾经过预处理后,将分离出有机物,油脂经过提纯去杂后可以产出生物柴油基础油。固渣部分则通过生化处理制成有机肥,若条件允许剩下的渣料还可以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以发电,成为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实现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城中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王志东表示,该区通过“政企合作”的方式,进一步优化厨余垃圾就地化处置工作,实现收运、处理一体化运行,节省收集和运输成本,逐步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方受益的目标。

“就地化、资源化、无害化、减排化。”社区居民宋金花参观厨余垃圾处理过程后,对这4个特点记忆深刻。她兴奋地说:“这种有机肥料按照1:9的比例与土壤混合后,可以直接用来养花、种菜,不出小区就能做到废物利用,很时尚。”

多元共治 环保理念更走心

“再过几天,又可以兑换物品啦。”10月中旬,在自新巷2-16号院,张凤兰拿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卡说:“现在日用品基本都不用买,在兑换点用积分就能换。”

张凤兰口中的“兑换点”,是社区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实现垃圾“变废为宝”的一套激励机制。

兑换点内的四排货架上摆放着牙膏、牙刷、洗衣粉、卫生纸等生活用品,货架旁贴着兑换的说明细则:洗发水300积分、纸杯30积分、塑料盒100积分……居民用按照要求投放垃圾后获得的积分,可以在每月25日选择物品兑换。

在推行积分兑换机制的同时,社区还通过发放倡议书、环保知识彩页、面对面宣讲等形式,进行全覆盖式宣传。居民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参与垃圾分类投放,可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另外,社区的宣教基地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垃圾分类趣味宣传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讲授知识,引导他们参与其中。

“以前我们对于可回收物的概念比较模糊,仅仅认为可利用的、可以卖钱的才值得回收,对垃圾分类的真正意义也不甚了解。随着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我们能亲身践行绿色低碳可循环的生活方式,为国家实施节能减碳战略出一份力。”居民张瑶感慨说。

“无废”理念,人人共识;“无废城市”,人人共建。

西宁市大力推动“无废城市”建设,逐步形成全民参与垃圾高效处置的良好风尚,保护优良的城市生态环境,将进一步厚植绿色发展基底,为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