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的进博会迎来“最高温”,约36.7万平方米的展馆内,超过3400家国内外参展商和近41万名专业观众在这里洽谈、交流、学习、合作。无论是前沿技术的展现,还是先进理念的输出,进博会让庞大的市场供需实现充分对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永良在自己的老织机前,专注地织毯。历经千年的技艺与经纬线交织,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不少客商驻足观看。
“这是什么织毯技术?”“这种手工毯有什么发展优势?”杨永良一边织毯一边回答,“这是青海的加牙藏族织毯技艺,我现在用的是加牙藏毯的‘8’字扣工艺,通过左手拿线头,右手握刀,将线头围绕着前后两根经线环绕一个‘8’字扣后割断线头,继续绕线、割线,把毛线一根根栽织到经线上……”
在大家的关注中,只见蓝色为底色的石榴花初见雏形,厚重的羊毛让毯子变得质感满满。“从染色、纺线到平绣完成要十六七道工序,纯手工耗时耗力,织的时间长,但我们的毯子只要干燥、不破坏,花纹纹路清楚,用200年都没有问题。”杨永良自信地向咨询的客商介绍。
地处明长城青海段旁的西宁市湟中区加牙村,自古就是多民族交汇地带。加牙藏毯的图案和配色设计突出显现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独特风格。从卷草纹、祥云纹、回形纹等传统图案,到青海湖等大美青海风景,从传统到现代,如今的加牙藏毯既保留了传统技艺,又焕发着时代的风采。
“这种传承千年传统的技艺是民族文化最直观的体现,让人觉得既有积蓄的力量,又有丰富的内涵,特别难得!通过进博会这样一个平台,扩大非遗传承的影响力很重要!”来自北京的客商发出感慨。
10尺见方的绒毯上,汇聚着手艺人一代又一代的坚持和劳动智慧。如今,为了技艺的传承和产业的发展,我省开展加牙藏毯的技能培训、电商直播、商标注册等,同时邀请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围绕产业发展规划、文创产品设计等进行支持。加牙藏毯在传统技艺守护与传承中,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让高原非遗走得更远。
一块小小的藏毯,成为青海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