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新农人”种下“兴农梦”——“乡村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11-09     作者:李延平

金灿灿的粮食在手心来回滚动,缓缓撒下,俯身再抓一把,仔细打量一番,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11月2日,西宁市湟中区土门关乡土门关村村民蔡成旺手中正捧着丰收的“硕果”,细说它们的“与众不同”。

“这6万公斤小麦不同于其他小麦,是今年繁育的小麦良种,粒粒饱满、色泽鲜亮,是根据土地改良的品种,质量和产量更好,目前已经送到种子站检验,过关后全部由种子站购买。”蔡成旺解释道。

蔡成旺不仅是土门关村的村民,还是湟中得利家庭农场、青海桦树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更是辞职返乡创业的“90后新农人”。

2011年,大学毕业后蔡成旺在一家测绘单位工作,每天面对高楼大厦,很羡慕,也想尽快给父母买一套房。为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一边上班,一边谋划创业。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蔡成旺发现村里几乎没有什么产业,乡亲都靠种植青稞、小麦和养殖牛羊增加收入。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辽阔的田野和朴实的农村生活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于是萌生了发展种植养殖业的念头。

“我要回村种地。”2019年,为了安心创业,蔡成旺果断辞职。创业初期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没有资金,又缺乏经验,困难重重,乡邻不信任,家人不理解……但是一向积极乐观的他坚持了下来。

“要改变现状,不能盲目抄作业,必须寻找到结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于是一边收看财经频道节目并查阅相关网络资料,一边到周边区县学习先进的种植养殖模式。”蔡成旺说。

为发展规模型农业产业,蔡成旺花了一年时间详细记录本村天气状况,多次取样将村里土壤送去检测,积极邀请农业专家来实地指导,最终找到了适合土门关村的试种蔬菜。半年后,赚到了第一桶金。

种植蔬菜有了起色,蔡成旺流转周边几个村的土地100公顷,增加种植品种西蓝花、生菜、葱和青饲料等,同时发展养殖业。一时间,蔡成旺成为远近闻名的“土专家”。

村民王建芳说:“自从蔡成旺返乡创业后,我们夫妻俩就一直在这儿务工,种蔬菜、锄草、采摘、放牧等,干多少拿多少,加班还有加班费,俩人一年收入能达到4万元。”

“得利家庭农场采用‘土地流转+务工’的方式,带动村民200多户,一年累计用工量达1000多人,全年土地流转费合计40多万元,村民务工工资合计40多万元。同时,为全乡农户提供土地全程托管服务,包括耕、种、保、收四个环节,减轻了农户种植压力,同时提高了全乡机械化耕种水平。”土门关乡党委工作人员李宝娟如是说。

提到蔡成旺,村里老人纷纷竖起大拇指。近几年,每逢重阳节,蔡成旺都会捐钱捐物,看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

村民曹永吉说:“年轻小伙子有能力,心眼儿也好,我今年60岁了,专门给我安排了一份既轻松又有钱赚的好工作,我的任务就是每天上山照看蔬菜,别让牛羊吃了,每个月工资3000多元呢。”

作为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蔡成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作为一名“新农人”,蔡成旺为众多青年树立了好榜样,也为土门关村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路走来,从小打小闹到规模化种养殖,多亏了村干部和乡党委的帮扶、支持,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我将按照‘党建+产业+发展’的思路,打造特色‘名片’,把产业融入到乡村振兴中,带领更多乡亲走上致富路。”蔡成旺由衷地说。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