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深刻指明了人民法院工作的主题主线和责任担当。
2月27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全省法院“质效双优”竞赛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决定开展“质效双优”竞赛活动,竞赛为期三年,人员涵盖办案人员、司法辅助人员、司法政务人员,旨在聚焦主责主业,通过部门与部门之间、干警与干警之间开展竞赛活动,激励全省干警统一思想,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群众意识、公正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争先意识,进一步提升审判和工作质效。
工作作风更扎实了,为民情怀更深厚了、办案质效提高了……自全省法院“质效双优”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全省55家法院全员参赛,同步推进,一场创先争优、锻炼本领的竞赛正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法院的重要使命。青海各级人民法院以此次“质效双优”竞赛活动为牵引,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积极探索优化营商环境审判工作新机制,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西宁市王家庄小商品市场是青海省最大、最成熟的商品集散地之一,近年来,该市场经营商户涉商标权侵权诉讼案件逐年增多。为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增强商户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4月26日,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法院在小商品市场挂牌成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站,这是西宁市首个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站。同日,巡回审判站敲响“第一槌”,公开开庭审理了原告张某某与被告某烧烤店商标权权属纠纷一案,并邀请商户代表和部分群众参与旁听。
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站的成立,正是落实“质效双优”竞赛活动要求的创新举措之一。
按照竞赛活动的节点要求,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直面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聚焦审判执行主责主业,通过召开季度审判执行工作运行态势分析研判会、开展年度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专项督查、深化“一站式”诉讼服务、召开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推进平安西宁建设、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推动全市法院重点工作齐头并进。
2022年,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在审理马某某等6人故意毁坏林地及林地周边设施一案时,联合该县检察院、公安局、林草局首次开创环境资源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和环境修复机制,通过先予执行督促违法责任人对毁坏林地及时补植复绿。同时,大通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建议在推进生态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针对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书。今年4月25日,大通县人民法院对大通县塔尔镇东庄村东岔林地补植复绿情况进行实地回访,经勘察,毁坏林地补植复绿效果良好。
7月25日,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大通县人民法院在东庄村举行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先予执行生态修复补植复绿基地揭牌仪式,这是我省设立的首个生态修复基地。同时,大通人民法院与大通县林业和草原局签订了《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工作协议(试行)》,积极助推生态保护联防联动,实现生态保护共治共建。
锻造过硬法院人才队伍
不断提升司法为民能力
“质效双优”竞赛活动开展以来,青海各级法院围绕活动目标,对照审判执行质效指标,对照工作做得好的法院、部门、个人,查问题、找短板、比差距、明不足,全面建立问题清单,客观评价各自工作所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明确本单位“质效双优”工作目标,奋起追赶超越。
“现在开庭……”9月12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诈骗案件,同德县人民法院院长哇赛加担任审判长,县检察院检察长闫刚出庭支持公诉。
庭审全程规范有序、节奏紧凑、公开透明、重点突出,既彰显了法律权威,又切实保障了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充分发挥了庭审实质性作用,体现了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各项要求,为规范刑事庭审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本次庭审,邀请同德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平安建设成员单位、教育系统、公检法司工作人员代表200余人参加旁听,“零距离”的观摩、“沉浸式”的教育,将庭审现场变成了直击心灵的廉政警示课堂。
“质效双优”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像这样的观摩庭、示范庭不断增多,取得的效果也十分明显。院庭长带头开观摩庭、示范庭,是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规范意识的体现,为各法院开庭审理提供有益借鉴,促进全省法院庭审质量进一步提高,有力推动法官庭审驾驭能力、庭审情绪管控能力和庭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的提升。
除了提高庭审质量,案件质量也是此次竞赛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按照“办案办成精品铁案”的要求,全省法院坚持落实案件“三评查一审核”工作机制,对问题案件举一反三、引以为戒,不断总结审判经验、统一裁判尺度,确保案件质量不出问题、少出问题。
省高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主动调研、有效掌握、密切沟通下级法院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推动基层法院审判能力和法官素质不断增强,降低上诉率、提高服判息诉率和生效案件主动履行率。
“这个钱不管多少我们都需要及时退还给您,这是我们的规定,请您在3个工作日内提交退费信息,办理程序不麻烦的!”7月12日,海北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助理侯晓虹正在打电话给不要诉讼费的胜诉当事人赵某某解释胜诉退费的相关流程。这已经是侯晓虹承办的第7件退费案件了。
近期以来,海北州中级人民法院牵头对两级法院近年来诉讼费应退未退、不规范退费问题,指派专人跟进开展逐案排查、建立台账、逐件销号工作。目前,该法院退费工作已完成85%,推进退费事宜加速办理也是开展“质效双优”落实司法为民的一个重要内容。
“多元化解+智慧法院”双发力
全面提升审判质效
诉讼流程能否更加简洁?纠纷解决是否顺利?法律服务方不方便?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了更高需求,亟须各级人民法院交出答卷。
一批促进办案效率提升的新举措在青海各地涌现:黄南州人民法院实行双人包案、交叉执行、团队协作模式,开展集中执行行动,执结率87.44%;西宁市湟中区人民法院首次使用速裁程序,仅用30分钟,集中开庭审理7起轻微危险驾驶刑事案件,实现同案同判,切实让刑事审判质效“提速加档”;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人民法院推动释法答疑向审判执行末端延伸,把判后答疑、案件回访等司法为民服务送进群众心坎……
今年7月,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率先成立全省首个一站式执行服务中心。该院精心打造2+1+1运行模式,即2个执行实施团队、一站式执行服务中心和执行指挥中心。实现“高效协同,相互制约”的执行工作模式,助力破解执行难工作。实行“事务分类、分级负责”的原则,细化各人员职责分工,加强工作协调配合。从立案服务、案件查询、文书送达、网络查控等环节进行分段集约化办理,实现执行工作各节点有效衔接、案件办理方便快捷。
盘腿而坐,挂起国徽,整理好案卷……依托“牧民党员户”搭建起了临时法庭,庭审现场成为普法课堂,把公平正义送到群众身边。今年6月,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走进同仁市扎毛乡吉仓村,公开开庭审理了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同仁支行起诉的8起金融借款纠纷系列案件,让牧民群众零距离接触法庭审理,面对面参与到案件审理全过程中,获得了牧民群众纷纷点赞。
走进黄南州尖扎县人民法院坎布拉法庭圆桌式的家事审判调解室,20多平方米的空间被暖黄色的灯光包围,生机盎然的盆栽、墙上的暖心标语……审理法官、调解员、双方当事人分别坐在圆桌边,弱化了对抗关系,强调了家庭的和谐,缓解了紧张气氛,更易于家事案件的平和审理。坎布拉法庭积极探索“法庭+”工作模式,以实际行动传递司法温度,展现为民情怀,不断探索调解方法,推动当事人和解,促成案结事了。
今年6月,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远程视频连线审结了四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系列案件,依法满足了当事人多形式、低成本、高效率的司法需求,以实际行动推进落实全省法院系统开展的“质效双优”竞赛活动。
该案庭审前,办案法官得知有一名当事人正在青海省柴达木监狱服刑,四起案件当事人较多,就地开庭带来很多不便,为方便当事人诉讼,降低诉讼成本,及时审结此案,使四名受害者家属尽快获得赔偿,办案法官主动与柴达木监狱沟通联系,做足庭前准备工作,充分利用海西中院远程视频系统成功在线合并审理四起案件。
“‘质效双优’竞赛活动把触角延伸到法院的每一个部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就是要让竞赛成果惠及到每一个青海人、每一个青海家庭,为青海繁荣稳定、各族群众生活安宁贡献法院力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魏文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