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守山护水筑牢绿色屏障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12-09     作者: 李延平

12月1日,走进西宁市湟中区土门关乡沿着崎岖盘旋的山路至山顶,俯瞰村庄,虽已是冬季,寒风凛冽,草木枯黄,却也另有一番景致:村庄、小道被大山环抱,红彤彤的沙棘挂满枝头,为冬日的萧瑟添上一抹色彩,不远处小鸟觅食,时而传来清脆的鸟鸣声……尽显生态之美。

“不要携带火种进山,不要随地乱扔烟头,不要在林区吸烟、打火把照明……”喇叭声在山间回响,生态管护员解玉海一身橙黄色工作服,一双黑色运动鞋,一辆红色电动三轮车,边走边查看周围情况,看到草丛中有垃圾,停车去捡;看到村民在山上溜达,便温馨提醒注意防火。

“我的工作任务就是保护山上的动物和植物不受伤害。在手机上看新闻得知中央第五生态环保督察组进驻咱们青海了,作为一名生态管护员当然更要加把劲儿好好干了。”解玉海朴实地笑着说。

解玉海上山后的第一件事儿是打开手机上的生态护林员巡护软件,拍照、上传巡山记录,当翻看巡护轨迹页面时,详细记录了巡护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总里程等信息。

“生态管护员上传的信息会同步到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系统中,不管是在手机上还是电脑上都能查到,方便考勤、数据统计等,十分快捷,夯实了生态管护员的责任,也提高了保护青山绿水的能力。”湟中区防火办主任杨发栋如是说。

“我干了十年的生态管护员工作,生态管护方面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巡护软件是其中之一,手机上操作方便,如果有突发情况一个电话便能省好多事儿,最大的变化当然是山更绿了、天更蓝了,乡亲们保护青山绿水的意识也提高了,尤其秋冬季焚烧秸秆现象的减少,乡亲们都有一个共识——秸秆可以变废为宝。”解玉海说。

近年来,为减少秸秆焚烧现象,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进程,湟中区紧紧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理念,依托项目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为秋收秸秆安置5处“新归宿”。目前已在鲁沙尔镇建成2024平方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1个,引进一条集切碎、揉丝、除尘、打包、套袋于一体的秸秆综合利用饲草加工生产线,建设原料贮存棚、成品存放棚2个储存点,培育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30家,配套秸秆打捆离田机械177台。2022年完成打捆离田作业面积3520公顷,捡拾秸秆1.18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58%。

站在一旁的生态管护队队长赵隆岳说:“我从事生态管护员工作已有二十几年了,关注着山上的一草一木,也时刻关注着关于一草一木的新闻、政策,不论是生态环境方面,还是乡亲们的变化,都是在朝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相信这次中央第五生态环保督察组的到来肯定会为我们老百姓、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多好消息。”

[责任编辑: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