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发挥监督作用 筑牢法治根基——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监督“八五”普法决议实施情况综述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12-12     作者:乔欣 通讯员 监司委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战略性、保障性工程。2021年,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为全省深入开展全民普法工作明确了方向和重点。实施好“八五”普法决议是有力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保障法治青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必然要求,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是“八五”普法中期之年,也是纵深推进普法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基于此,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八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调研,组织召开普法工作座谈会,赴玉树藏族自治州及杂多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及乌兰县等地实地考察,深入社区、乡村、法治宣传阵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与基层普法工作者、村(居)民、学生交流,查看工作资料等。同时委托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同步开展调研,全面了解了决议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提升普法工作质效的关键要素,把脉开方,建言献策,为持续筑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的法治基础积极贡献了人大力量。

跟进普法任务形势

助力增强能动普法自觉性

调研组了解到,“八五”普法决议实施以来,全省认真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决议各项要求落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普法工作大格局基本形成,各类普法活动丰富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繁荣发展,全社会法治氛围更加浓厚,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看到,我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基础薄弱、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任重道远的主体形势仍未改变。部分地区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关于全民普法的高度、深度、广度要求认识还不足,部分单位对法治宣传教育重视还不够、站位还不高,个别普法责任单位观念转变还不到位,仍然认为普法是司法行政部门的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调研组建议,各普法成员单位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摆正普法责任主体位置,增强落实普法任务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以培育法治思维、法治意识为根本导向,将普法宣法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能力。克服中期评估后的松懈心态,一以贯之推动普法工作经常、深入、扎实、有效开展。聚焦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立足职能、领域、服务对象具体需求,以高质量普法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

突出重点人群普法

助力提升普法工作精准性

明确普法重点人群是中国特色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八五”普法决议在“七五”期间确定的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三类重点人群的基础上,结合青海实际,扩展了执法人员、村(居)民和弱势群体三类人群。

调研组注意到,当前,重点人群普法工作规范性持续增强,制度化约束体系不断完善,国家机关执法水平、青少年法治意识、信教群众守法观念明显提升。但国家工作人员普法内容统一有余,差异不足,以考代普的现象比较普遍。青少年的法治观念价值引导还不能满足健康成长需要。普法宣传进家庭不够深入,“一村一法律顾问”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立足新时代、新阶段、新需求,调研组提出,全省普法工作要进一步传承经验,优化普法宣传策略,实施精准普法。突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理念、法治能力的提升,区别不同岗位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能力需求、明确普法要求,进一步精细化学法清单。保障青少年法治课学习课时,提高青少年法治宣传基地利用率。实体化法治进家庭,强化对青少年的家庭法治教育。完善法治副校长履职管理制度,发挥法治从业者对青少年的行为教化作用。注重对农牧区地域性问题的分析研判,开展订单式普法。加强对法律顾问考核监督,将人民群众身边的普法力量作用发挥出来,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普法活动,提高群众接受度。

紧盯普治融合互促

助力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跟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需求是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

“八五”普法决议结合高质量发展、对社会治理模式转变的要求提出要推动实现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依法治理一体贯通,突出强调重点行业领域的依法治理。决议实施以来,各地各行业主管部门注重普治融合互促实践探索,法治对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凸显,但仍存在行政执法中的普法尚不够规范,部分部门典型案例宣传较少等问题,热点事件暴露出行业治理还有提升空间。

调研组认为,狠抓普法责任落实是保障普法与依法治理融合互促的关键。基于此,调研组提出,持续优化普法责任落实体制机制,细化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环节职责定位,推动相关部门自觉担责、严格尽责。科学优化普法工作考核体系,树牢严、细、实的考核导向,探索完善反向评价指标设置,加强执法、服务、管理流程中的普法释法工作监督,提升执法、司法、政务服务工作规范化水平。加快地方立法工作,固化普法工作典型经验,强化普法责任追究制度设计,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法治化。

关注普法资源配置

助力打牢普法工作基础

全民普法是具有普惠性质的社会工作。“八五”普法决议围绕全体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从法治文化建设、新媒体普法平台建设、普法工作队伍建设、普法经费保障等多方面作出部署安排,着力推动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均衡发展。

调研中发现,“八五”期间,我省法治宣传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明显,新媒体法治宣传占比提高。但薄弱环节不容忽视,部分地区一体化法治文化阵地“有没有”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普法供给与当地群众的法治服务诉求不相适应。部分新媒体平台的普法宣传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培育,法治宣传资源共享有限,社会普法力量发展相对较慢。

为推动解决普法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调研组提出,要提高普法保障工作重视程度,完善普法工作经费动态调整机制,更加注重强基导向,体现对基层偏远地区的倾斜,推动普法资源、力量下沉到乡村、牧区等基层一线,延伸普法工作的“基层触角”,实现我省法治建设薄弱地区基础普法资源逐步实现均衡配置,法治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持续加大普法人才培训和培育力度,壮大新生普法力量,培育转化“草根”普法队伍,强化普法工作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各级普法讲师团作用,下大力气研究解读习近平法治思想。鼓励各普法责任主体搭建宣传平台,进一步发挥青海普法公众号的阵地化优势,扩大普法经验资源分享交流。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胜方成大胜。省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关注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发挥监督支持作用,凝聚部门合力,着力引导精准普法、高效普法、全面普法,不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浓厚法治社会氛围,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