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2023年9月26日,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红色研学基地开馆,截至目前,祁连县红色研学基地已接待1.4万余人次。
15天,风雨如歌
祁连县红色研学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位于龙鳞公园。
走进基地展厅,一座座雕像、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再现了80多年前的历史。
基地总投资470余万元,于2023年5月修建,8月竣工,9月26日开馆,建筑面积437平方米,展陈面积700平方米。基地展厅分为转战祁连、情暖祁连、光耀祁连3个单元,展陈采用图片、投影、雕像、壁画、光电模拟场景等方式,生动展示了红西路军左支队在祁连县战斗的经历。
“1937年3月20日,红西路军左支队进入祁连,在祁连县驻扎了15天。15天里,红西路军左支队在祁连浴血奋战,与当地群众谱写了一曲鱼水情深的壮歌。”祁连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讲解员央吉卓尕说。
“3月20日翻越东岔达坂到达边麻沟、3月21日到达野牛沟、3月22日在分水岭修复电台……4月3日翻越5个山垭口走出祁连县。”基地展厅以图片、文字、实物的方式展现了红西路军左支队于1937年入境祁连县后的战斗历程,让每一名参观者对这段历史有了切身感受。
祁连“听风者”
“展厅共有200余件带有红色记忆的实物(其中涉及红西路军的物件真品9件、仿制品7件),120多幅照片,24个感人的故事,这些都是鲜活的红色教材。”祁连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维平负责基地展陈,他说,展厅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每一件实物或者仿制品,和每一个故事都有出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的介绍也都有依据可循,这都是前期考察收集或者知情者提供、捐赠得来的。
展厅中陈列着一件仿制红军军装与一幅写有“西路军纪念馆”字样的书法。央吉卓尕说:“这件军装和书法作品的主人是目前唯一健在的106岁红西路军左支队战士胡正先老人,当年他的工作是监听电台,现在老人居住在安徽省六安市。2023年6月,我们的工作人员前往胡正先老人家,老人不仅给基地赠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在天安门广场观礼时穿的红军服,而且还为基地题了词。2023年10月,胡正先老人又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吾家吾国》节目主持人王宁专访第一代红色‘听风者’时所用的道具电台赠送给了基地,军装、书法作品和电台,这些对基地来说很有意义,也为红色教育注入能量。”
忆往昔,壮怀激烈
2022年年底,祁连县成立了红西路军左支队在祁连活动史料挖掘整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13人组成的工作组,开展前期挖掘、搜集和整理等工作。
2023年2月9日至3月5日,工作组赴西宁市及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察红西路军历史,收集相关历史资料。
随着红西路军史料整理及调查工作的深入,红西路军转战祁连的行军线路成为工作组考察调研的重点工作之一。2023年3月18日9时,全副武装的伙伴们在县一完小门口集结齐备,目的地野牛沟以西九号公路。计划中,工作组希望通过九号公路,翻越东岔达坂、寻找大岔垭豁、大岔牧场,探访1937年3月14日石窝山会议以后,究竟经过几天艰苦卓绝的行军后,红西路军左支队才进入祁连县的具体路线。通过踏勘,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工作组后续重走祁连山中的线路创造了条件。
2023年3月20日,工作组对红西路军左支队在祁连山中的行军线路考察工作启动。工作组克服环境因素,重走红西路军之路,让这次挖掘工作更加深入,也让他们对先辈们的事迹更加崇敬。通过一个月的考察收集,工作组和考察队收获满满,共收集红西路军历史研究专著及相关文章38种121册2140篇720余万字,考察中还依托各遗址、场馆拍摄相关照片3180张,录制音视频资料1420分钟,为系统研究红西路军历史收集了较为完整的史料,也为基地建立打下厚实基础。
红色基因永流传
如今,基地展厅以其丰富的资料和展品,向群众讲述着当年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近年来,祁连县按照海北州委、州政府关于挖掘传承红色资源的部署,把基地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打造以“一地一书一剧一课一盟”为主要内容的祁连版红色研学矩阵,即基地、书籍《红西路军在祁连》资料集、文集、图集三本、舞剧《祁连忠魂》三部曲、情景党课以及牵头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历史研究区县联盟,为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注入新动能。
开馆3个多月,基地受到省内外党员、干部、群众、高校以及中小学生的青睐,截至目前,已接待1.4万余人次。基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阵地。
“基地会不断完善展陈内容,持续讲好‘大思政课’,讲好红西路军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使红色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红色效应进一步显现。”刘维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