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重建已全面展开,孩子们更需要“家·校·社”的共同呵护。近日,青海省妇联联合海东市各级妇联组织和省家庭教育讲师团,组成巾帼志愿者服务团队,以“家”“校”“社”为阵地,倾心倾情为受到地震影响的孩子们打造一个有温度、有情感的成长环境。
家,是灾后重建的基石
巾帼志愿者服务团队走进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安置点,为受灾家庭提供心理慰藉和家庭教育指导。她们与孩子父母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教家长们用爱去抚平孩子们的心灵创伤,通过家庭教育让孩子们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
在临时搭建的巾帼志愿者服务站,一群孩子围坐在巾帼志愿者身边,脸上洋溢着笑容。这里,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红马甲”阿姨们成了他们的“临时妈妈”。
小丽(化名),一个在地震中失去母亲的孩子,每当夜幕降临,她都会来到这里,听“红马甲”阿姨们讲故事,学习手工,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玩耍。她说,这里让她重新找回了快乐。
在一处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里,一对年迈的夫妇,正用心地照顾着失去双亲的孤儿。
“虽然我们没了房子,但我们还有爱,还有责任。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并不孤单,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们。”这对夫妇说道。
校,是孩子们重回正常生活的桥梁
在温暖如春的民和县官亭镇中心小学临时教室里,巾帼志愿者服务团队正通过与孩子们互动游戏的方式,化解孩子们的灾后恐惧心理。
“我希望能和孩子们建立诚挚的伙伴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游戏引导,让他们彻底打开心扉,重拾校园的温暖。”巾帼志愿者、省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李君玲说。
在“甩一甩”的游戏中,李君玲让孩子们把烦恼都写在纸条上,随后将纸条用力地抛向空中……
一个多小时的游戏互动时间,孩子们已然大汗淋漓,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快乐,这份快乐源自内心的纯真,他们的笑容,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你们快乐吗?”李君玲问孩子们
“快乐!”孩子们异口同声。
“你们累不累?”
“不累!”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一刻,他们的世界因游戏而变得更加精彩。
像李君玲这样的儿童教育专家在受灾地区还有很多,她们发挥专业优势,为受灾儿童提供心理干预,帮助孩子们处理创伤和焦虑。此外她们还组织心理咨询服务,为孩子们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孩子们克服心理创伤。通过艺术疗法、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孩子们重建信心,重拾对未来的希望。
社会,是孩子们成长的舞台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顺利融入社会,巾帼志愿者积极引导受灾地区儿童参与社区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在大家共同的关怀下,孩子们参与了各种各样的团体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社会各界的力量也纷纷加入到这场爱的教育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为孩子们带来了书籍、文具和玩具,帮助他们重拾对学习的热情。企业捐赠了学习用品和体育器材,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艺术家们带来了绘画和音乐的课程,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家”“校”“社”的共同培育下,孩子们不仅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更在精神上得到了滋养。如今,他们的笑容再次被找回,他们的梦想再次照亮了未来的道路。
“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一次次的慰问和帮助,更是一次次心灵的触碰和唤醒。”省妇联抗震救灾专项工作组成员说。
巾帼志愿者用女性的温柔和母爱的力量,为孩子们搭建起一处港湾,让他们在震后的阴霾中,依然能够感受到阳光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