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民族团结奏和音 幸福之花挂枝头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19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魏 爽

深冬时节,行走在青海城乡,处处都能看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情景。

青海自古就是多民族互助共生、和谐相融的热土。全省常住人口中,各少数民族人口占49.47%,是全国少数民族占比最高的省,是中华民族团结融合、多元一体的典型地区,是全国民族工作大省。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共同描绘着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牢记嘱托 共绘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青海、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对进一步做好青海民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要指示,为青海的发展擘画蓝图、把脉定向。

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从热贡之地到青海湖畔,从三江源头到柴达木盆地,从草原牧场到河湟两岸,各族干部群众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冬日暖阳里,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的村民们,围在一起拉家常、说变化、话团结、感党恩,三三两两的孩童在旁边追逐嬉戏;在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一件件华美精致的藏毯随着轰鸣的织机、忙碌的身影走下生产线,共奏着企业发展的新乐章;走进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浓郁的民族团结和谐风扑面而来,各族居民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中交流交往交融;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新修建的“腾志”广场、无土栽培采摘园都投入使用,让这里的牧民群众满面喜色,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感到自豪……

牢记谆谆嘱托,不负殷殷期望。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和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根本遵循,把抓好贯彻落实作为最根本的政治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途径,举全省之力先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省上下呈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青海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四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把“铸牢”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巡视巡查、政治考察、政绩考核、党委政府督查检查、人大政协视察调研等内容,形成党委领导、党政同责、社会同创的大创建格局。在全国开创党委总揽创建、专项考核、第三方评估、动态管理、资金奖补为内容的“五个第一”创建机制,凝聚起全民共建共创共享的强大合力。

创建聚力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3年,对青海来说无疑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相继迎来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刻;制定出台《青海省“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组织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等10项行动和民族工作数字化、精美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3项工程;“班玛红军沟遗址”被评定为国家级4A级景区,使其成为各族群众重温红军长征历史,接受红色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红色旅游景点……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青海的城乡街道、广场、公园、车站,随处可见民族团结进步的标语,展现着浓郁的民族团结氛围。

“这次活动不仅促进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更是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民族青年学生心灵深处。”2023年11月3日,在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新城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一场“纽扣画里话民族 籽籽相连一家亲”主题教育活动正在展开,来自青海民族大学的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的56名大学生参加。活动现场,青年学生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发扬团队精神,将一枚枚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纽扣进行拼摆、缝制、装饰,制成一件件创意十足的民族特色艺术品,现场的民族团结热烈气氛跃然纸上。

在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多年来有一支300多人组建的“石榴籽家园”志愿者队伍,一直尽心尽力服务各族群众。他们通过实施“民族团结+精准帮扶”同频共振工作法,利用“我们的节日”持续开展香包制作、书法及绘画、传承优育家风、厨艺比拼等活动,践行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凝聚起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合力,使辖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是党中央交给青海的重大政治任务,全省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进家庭、社区、乡村、学校、机关、企业、寺院、军营、网络、市场),通过“点上提质、线上推进、面上突破、整体提升”的“点线面”工作思路,构建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赋予各领域、各行业工作相向而行,确保向党中央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民生为本 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在青海大地上,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结出累累硕果,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携手相助、奋力拼搏,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篇章。

“村里的撒拉族会说藏语,藏族也会说撒拉语,多年来,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民族和睦共存,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势如破竹。”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道帏藏族乡多哇村党支部书记桑吉才让说。近年来,该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打造“红石榴家园”,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支持致富带头人开办产业,有效带动了村内经济发展,实现了村民就近就业,探索出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双融互促的发展道路。

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塔秀乡塔秀村,宽阔的柏油路村道上车来车往,明媚的阳光照进农家院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塔秀村制定的32条“村规民约”里,大到村庄的远景规划,小到群众的生产生活,各个细节都考虑到了民族团结、相互融合帮助的内容。如今的塔秀村通过不断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牧业强、牧区美、牧民富草原新村。

种下团结“石榴籽”,浇灌民族“幸福花”。青海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注重以小财政办大民生,将全省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领域。61个省直部门制定了“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规划,与生态文明高地打造、产业“四地”建设,民生改善、文旅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在新的起点上,青海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责任编辑: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