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沙海向“绿”而行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2-27     作者:秦 睿

春寒料峭中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树林中虽然叶子凋落,但条条树枝在寒风中像臂膀一样向上伸展,显出一种奋斗的模样,可以想象得出,这里的夏季会是怎样的一片浓阴,庇荫滋润着这片沙漠绿洲中的人们。曾经的沙珠玉人饱受沙患之苦,九成的土地成了沙漠,一年里八级大风能有60天,一场遮天蔽日的风沙下来,人被流沙困在屋子里,地又要重新种。人们无奈地调侃:“沙珠玉,无珠也无玉。”60多年漫漫治沙路,沙珠玉人经过多番试验、经历重重艰苦,一代代人用一寸寸的功夫,让绿色在沙漠里铺展,书写着战风斗沙、改天换地的生动故事。

防沙治沙,守护家园。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青海是全国第四大沙区,包括沙珠玉人在内的许多青海人明白,摆脱困境只能改善环境,守住家园必须埋头治沙。如今,风沙肆虐的地方被沙障制服,寸草不生的地方被防护林染绿,青海统筹推进“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重点沙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根本性转变,当初“逃离”的村民也纷纷返回家园。生态治理对于沙区群众来说,是牵扯着生存和未来的头等大事,早已内化为他们的责任意识,在青海,广大干部群众也从实践中越来越深刻认识“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深入人心,“国之大者”的责任使命我们要牢牢扛在肩上,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的守护人。

防沙治沙,改善民生。“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沙珠玉人对这句话体会得太深刻了。生态变好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这份获得感对于沙珠玉人来说意味着更多——治沙也是治贫,只有更好地生存才能更好地发展。风沙危害被遏制住了,明显好转的生态环境带来的是更加稳定的发展空间,沙珠玉乡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田防护林网和灌溉渠系,沙珠玉的生猪远近闻名,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了良性循环。在遥相呼应的塔拉滩,光伏治沙也带来了产业新生,“绿起来”和“富起来”并驾齐驱,群众走上了致富路。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像沙珠玉和塔拉滩一样,青海许多曾经风沙肆虐地方的生态环境正在转好,一些地区通过治沙发展产业给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成为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防沙治沙来之不易的成果要珍惜。防沙治沙本就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从昔日靠着“一只铁锹两只手”,到如今的播种无人机,治沙中变了的是越来越强的科技支撑,不变的是坚韧不拔的艰苦奋斗精神。曾经的沙珠玉人民在困难面前绝不低头,今天的我们面对须臾不可放松的防沙治沙形势,只有砥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定“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再接再厉、久久为功,聚焦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和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坚持科学治沙,坚持因地制宜规划,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才能在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中展现青海担当。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大省青海是“三北”工程重点省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要探索具有青海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在沙海中向“绿”而行,把祖国的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

[责任编辑: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