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记者 洪玉杰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和相对人口最多的高原,由于其不同的高山地理地貌和完整的高原生态系统,其衍生出的生物经济已成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青海注重发挥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积极推进产业“四地”建设。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抢抓生物经济高速发展历史机遇,培育壮大新兴优势产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升生物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水平,青海生物经济大潮惊涛拍岸奔涌向前。
医药:规模裂变 量质齐升
一粒药丸改变格局,一套技术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历代医药先辈的博大智慧。
将青藏高原的自然精华和融合藏医药学的理论精粹融入到精品藏药中,让传统藏药的工业化生产适配现代医学体系的要求,让藏医药的理念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让藏医药文化走得更远。解开藏医药的神秘面纱,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诃藏药”)已被国家科技部等部委确定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企业,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获批建设“藏药新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民族医药行业唯一一家企业性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诃藏药只是一个缩影。立足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青海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实现规模裂变,量质齐升,中医药产业链构建已经初见雏形。
目前,青海省中药材种植和野生抚育面积近20万公顷,中药材资源达1660种,其中植物类药材主要形成了以冬虫夏草、大黄、贝母等“十八青药”为主的道地中藏药材;动物类药材以麝类为主,白唇鹿、藏雪鸡等养殖共同发展。
从一点到一域,从一域到全域。为实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计划,青海正加快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和招引链头企业,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式发展。突出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生物领域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产品升级和成果转化,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扶持做强金诃、珠峰等具有潜力的品牌,巩固提升生物企业品牌竞争力。
随着生物经济政策的不断完善,政策“磁力”效应突显。一大批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技术攻关,在医药领域取得突破,社会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优化,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
就在今年1月11日,青海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等14部门联合印发《青海省贯彻落实〈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中藏医药医疗、预防、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对外交流等各领域协调发展,中藏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健康青海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
生物:多元化产业 多元化发展
生物经济是以生物学、生命科学等理论为基础,以基因、细胞、育种、合成生物等技术进步和普及应用为特征,围绕保护、开发、配置、使用生物资源,提供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青海正聚焦生物领域,提升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能力,推动生物产业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促进生物技术、生物产业、生物经济一体化发展,构建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打造西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以沙棘为例,高海拔、纯天然、无污染的环境,使生长在青藏高原的沙棘,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均优于平原沙棘,全省25万公顷的经济林种植面积中,沙棘占到16万公顷,约占全国沙棘资源总量的20%。
以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伊纳维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积极投身开展沙棘精深加工,产品在国内外消费者面前展示出了独特的魅力,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沙棘、枸杞、黑枸杞、青稞、牦牛等药食同源食品,发展药膳、茶酒、保健酒、饮料、食用油等高原特色绿色健康食品,鼓励利用本地特色的红景天、冬虫夏草、沙棘等开发具有抗缺氧(抗高原反应)的保健食品和饮料,加快推进绿色健康食品的加工生产,做响园区绿色健康食品品牌。
生物经济,未来已来,未来可期。展望生物经济发展愿景,到2025年,西宁开发区生物经济综合竞争实力显著提升,成为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十四五”末西宁开发区生物经济总产值达到60亿元左右,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等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大幅提高,国内外高层次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生物创新平台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省级生物经济各类创新平台达到25家以上,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以上。
康养:在“黄金海拔”打造“康养之都”
高原,也是健身处。
说起高原,人们的惯性思维是海拔高、紫外线强、氧气稀薄、自然环境差。但在“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高原医学奠基人吴天一的研究中,在适度、符合一定条件的高原低氧环境下,机体通过间歇性低氧“习服—适应”过程,可以激活机体潜能、提高心肺血液功能、增强机体氧利用能力、改善人体新陈代谢,“激活”生理功能和调整神经系统功能,这便催生了高原健康康复医学理念的诞生。
近年来,青海相继成立了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高原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地方病预防控制所、藏医药研究院、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等10余家科研机构,初步形成了覆盖高原相关疾病、地方病、中藏医防治的高原医学研究体系。高原医学基础研究持续加强,研究队伍不断壮大,高原转化医学、康复医学、康养产业不断发展。
利用高原特殊气候环境优势和藏医药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医养小镇,西宁开发区正加强与知名中藏药医疗机构合作,提供藏药浴、中藏医养生保健、中藏药材膳食餐饮、藏式瑜伽等中藏医个性化服务。鼓励和引导医药企业发展医养结合体,支持藏医门诊和藏医院建设,提供养生保健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康复服务等,开发短期高原疗养服务和藏医药文化旅游业,建设青藏高原黄金海拔康养示范园区,打造高原黄金海拔品牌和全国知名的特色康养服务示范区。
据了解,青海正高度重视和持续推动高原健康康复医学及产业发展,多次实地调研,并在全国两会上提交联名提案,呼吁在青海建设国家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总结高原医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推进成果转化,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让高原医学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群众,把青海高原缺氧环境和高原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造福高原人民的金山银山。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才让东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