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在希望的田野上躬耕振兴之梦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2-29    

青海日报记者 祁万强

春生夏长,万物竞发。坚守在海东市乐都区中岭乡的青海日报社驻村工作队一行10人,作为我省万名干部下乡活动中的一分子,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推动“三农”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这幅壮丽画卷中,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在希望的田野上躬耕振兴之梦。

宣讲惠民政策

传递党的关怀

“老人家,过年期间身体如何,家里人都好着吧。”2月26日,铲铲洼村第一书记祁小成和工作队员杨建宁走进村民李积库家,看着在院子里忙碌的老人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哦!祁书记又来了啊,赶紧屋里坐。”李积库老汉放下手中的活儿,急忙把工作队迎了进去。

“今天,我们主要是上门宣讲一号文件精神。像你这样无劳动力、有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生活中有啥困难,尽管说出来。”祁小成坐定后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开始了政策宣讲。

这样拉家常式的政策宣讲,让李积库一家人听得津津有味,随后便打开了话匣子。

去年,作为一般农户的李积库,由于医疗费用刚性支出较大,被确定为突发严重困难户,经过排查、公示等程序后纳入监测户,享受低保等优惠补助政策,有效降低了返贫风险。尤其是老伴段存兰住院后报销比例增高,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马家洼村村民余四姐和李积库有着同样的感受,她被确定为监测对象后,孙女李积梅就享受到“雨露计划”助学补助政策,落实了每年6000元的补助金,有效降低了教育费用在家庭经济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在村民的一声声感谢中,驻村工作队又开始走向下一个农户家中……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多年来,青海日报社向中岭乡派驻的驻村工作队,深入践行万名干部下乡活动的宗旨,进村庄、入农户、踏田地,用“小故事”解读医疗、养老等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调整产业结构

拓宽增收渠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把乡村产业发展起来,建立健全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总任务和总目标。

“去年,虽然干旱少雨,但是村民试种的蚕豆收益较好。今年,在派驻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资金上解决了种子的难题,我们准备扩大种植面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甘沟脑村第一书记蔡江一边登记村民需要的种子数量,一边道出了产业发展的思路。

去年,甘沟脑村试种6公顷“青蚕21号”,村民从中尝到了甜头。今年,帮扶单位购买种子后,大大降低了群众的生产成本,再加上政府免费发放地膜、有机肥,让大家种植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今年全村加上整治的撂荒地数量,蚕豆种植面积超过20公顷。

春风吹过脸颊,好似已经没有严冬那样凛冽。蔡江和驻村工作队一行3人,完成登记工作后行走在积雪还没消融的村道上,挨家挨户地了解村民产业发展的需求。

转方式就是增产,调结构就是增收。

中岭乡地处大山深处,土地贫瘠,没有农业浇灌设施,靠天吃饭。不过,让工作队员满怀信心的是,在长期的驻村工作中通过积极引导,村民采用“蚕豆+”的轮作模式,通过科学的种田方式,有效拓展了增收渠道。

强化组织建设

筑牢战斗堡垒

中岭乡马家洼村利用农闲和外出务工党员返乡的有利时机,在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正在开展农民党员冬春训工作。

“党员干部只有敢闯敢干,敢啃硬骨头,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不畏艰难的良好形象。”驻村工作队员谢文明的发言,让参加培训的成员深刻认识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作为一名农村党员所要承担的重任。

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十分必要。中岭乡党委书记高双明告诉记者,为确保万名干部下乡活动取得实效,青海日报社党组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拨付专项资金,在马家洼村、铲铲洼村组织开展专题党员培训。同时,支持草场村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以文化引领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在促进基层党员学习与成长、传承优良传统与树立榜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片热土之上,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的驻村干部,用真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与百姓结下了深情厚谊。看,春天里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粒粒种子准备蓄积生长的力量,一名名党员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