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高原的初春,长江源村的空气中散发着酥油糌粑的香气。一大早,长江源村驻村第一书记梁亮就和村党支部书记扎西达娃来到村庄,沿六子湖旅游景区行走,谋划今年如何依托景区走“绿色畜产品加工+特色民族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子。
长江源村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隶属具有“长江源头第一镇”美誉的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
长江源村平均海拔4700米,距格尔木市区420公里,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生态脆弱。2004年11月,唐古拉山镇128户407名牧民群众积极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移民搬迁到格尔木市南郊居住,2006年8月,经民政部门正式批准为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
2023年6月,梁亮从格尔木市发改委选派至长江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初来乍到经验不足到现在独当一面,他在一件件惠民小事中挥洒了汗水,也收获了真情。
蹚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帮什么?怎么帮?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梁亮思考最多的就是:驻村如何“驻”到村民心坎里、帮扶到点子上?怎样进一步发掘长江源村地方资源优势,更加有效地培育和壮大优势地方产业?
和工作队、村“两委”班子深入沟通后,梁亮决定以笨办法来发展乡村产业,召开村民会议曁发展村集体经济“群英会”,让村民群众都来说一说、谈一谈,到江苏长江村“阔视野、拓思路”,到企业、互助班彦村、大庄村“学经验、长知识”,以“三个臭皮匠”的智慧抽丝剥茧。
他们谋划出新一轮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新思路:发挥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走“绿色畜产品加工+特色民族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子。
在梁亮带领下,工作队跑项目、筹资金、做推广,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先后建成投运牛羊肉精深加工车间、“蕃巴仓”(藏族人家)民俗馆、野奢帐篷营地、“长江1号”越野赛车场、大型停车场等项目。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益首次突破1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7万元,同比增长8%,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的“双增收”。
倾情融入,忠诚担当改革实干
驻村后,梁亮发现,不走遍村里的家家户户、角角落落,群众需求就摸不清楚,意见建议就挖不出来,即便自己把数据、表格填得再好,也是“水中月”“镜中花”,浮在表面。驻村后的半年时间里,梁亮与村党支部书记扎西达娃及其他“两委”成员一道,遍访了全村271户村民牧户,记录了3本工作笔记和驻村心得,共计3万余字,对“帮什么、怎么帮”有了更切实的一些想法和思路。
在了解到外地游客来长江源村旅游、本地村民想学点手艺吃口“旅游饭”的情况后,梁亮就到市就业局“软磨硬泡”,协调请来专业老师给村民提供专业培训,51名村民完成了舞蹈、烹饪等技能培训,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端起了增收饭碗。面对农畜产品销售困境,梁亮借鉴别人经验开启了网络直播,通过短视频宣发、上线“832”网络销售平台、动员同事和亲朋好友购买,帮助村民卖出了价值10余万元的农畜产品。
自驻村开始,梁亮每天忙碌在基层一线,与村民群众一起参加村里的集体劳动,帮助解决村里的电路飞线安全隐患等,关心关爱老弱病残弱势群体,护送群众就医、买药、评残,妥善安排残疾老人王利的生活……
村里部分道路和路灯破损严重,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于是他们协调派出单位筹集8万余元修缮硬化了道路,新安装5套太阳能路灯……一个个项目有序推进,一件件实事落地见效,梁亮也慢慢融入了长江源村这个大家庭。
奔跑在乡村振兴的春天里
收获工作喜悦的同时,梁亮发现驻村工作千头万绪,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学习了省委书记陈刚在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之后,这种紧迫感愈发强烈。“唐古拉牦牛”“唐古拉藏羊”已成为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虽然在格尔木小有名气,但放眼全省、全国还不成气候,资源链、产品链、销售链、品牌链还有待进一步做强;长江源村藏文化内涵深厚,但挖掘传承不够,特别是运用互联网思维讲好长江源故事还不够,还没找到打开“流量密码”的钥匙……这些都是每天萦绕在梁亮脑海中要谋划的事情。
梁亮说:“我们要在干部群众打好的基础上,从人才的培养、制度建设、产业谋划,以及老百姓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方面着手,让村民能够深度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上来,让大家在腰包鼓起来的同时,脸上的笑容更多起来,幸福的日子也长起来。”
春景无限美,奋斗正当时。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梁亮忠于初心,心系百姓,把“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作为自觉追求和工作常态,与村“两委”和全体村民一道,奔跑在乡村振兴的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