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当前,我国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强化“网格化+”居家养老社区保障措施,有利于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目标,应引起各级组织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研究解决,让老年人生活更安心、更能发挥余热,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贡献夕阳力量。
一、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的基本情况
从国家发布的信息看,65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从2014年的13902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21035万人,八年间增加了7133万人。此外,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比重也在持续上升,从2014年的10.1%上升到2022年的14.9%,这意味着我国的老龄化人口数量正在不断攀升,对居家养老社区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社区卫生服务医疗力量情况
以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为例,2023年城西区卫生健康局积极申报西宁市引才聚才“555”计划,引进省外卫生人才3名,依托辖区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省交通医院等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通过稳步推进医师转岗、继续医学教育、全科医生(乡医)培训等办法,培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服务力量536人,以保障城西区31765名65岁以上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服务需求,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三、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区居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历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带来的挑战,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医疗服务存在一定的短板、弱项:一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骨干力量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导致服务能力较弱、服务功能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与老百姓居家服务医疗需求还有差距。二是医联体作用发挥不明显。医联体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有待强化,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配合不够紧密,导致医联体内诊疗信息、医疗卫生数据互联互通推进慢、检查检验互认慢,形成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妇幼保健、医养融合、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六位一体”整合型体系辐射带动作用不足。三是医疗人才短缺,能力不足。受编制总量限制,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聘用人员,受收入不高、岗位吸引力不强、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因素影响,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基层医疗人员业务力量相对不足。
四、推行“网格化+”社区医疗服务保障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统一实施标准化制度,将辖区省、市、区所有医疗机构纳入“网格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保障力量,填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短板,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同时,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做强优势科室和特色业务,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疗、医养结合等服务功能。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保障办法,在“3+1+N”全科团队服务和家庭健康承包签约基础上,开展“你点单、我服务”特色医疗服务,让“敲门行动”为居民群众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为婴幼儿、孕产妇保健护理和老年人防病养生提供上门服务等,让“足不出户看病就医”惠及民生。
(二)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网格化+”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发展规划,督导三甲医院专家教授每月开展一次“入网把诊”“入网帮带”“入网解困”等系列活动,为基层卫生机构培训可以独当一面的专业医务人员。加大人员引进、专业培训等关键环节资金、岗位保障力量,让“自训+外训+代训”嵌入互动,激励基层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医务水平,达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目标,全面扩大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队伍,为提供上门服务夯实根基。
(三)构建互嵌式应急处置衔接网络。以“网”为单元,以驻区所有医疗机构为成员,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网络,聚焦猴痘诊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老弱病残特殊病护理等,形成“一网会诊”,协同诊治方案,针对“一人一病”,建立“特殊护理”档案,明确督导人、实施者,确保遇有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出现在患者身边,提供有效保障,全面提升居民养老医疗保障应急能力,让居民群众安心居家,减轻养老机构、甲级医院看病护理压力,让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社区医疗服务,安心安度晚年。
(作者单位: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