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称文镇拉贡村海拔3700米的智慧蔬菜益农温棚(以下简称智慧温棚)里,技术负责人钟高勇像往常一样带着徒弟旦巴扎西穿行在各智慧温棚间仔细查看作物长势。
“不同果蔬需要的温湿度不同,高原上室外温度早中晚不一,要想实现生产效率最优,就要随时观察,视情出招,才能做到更精准的控制。”钟高勇一边查看大棚里草莓的生长情况,一边对旦巴扎西嘱咐道。
作为拉贡村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的“主战场”,智慧温棚于今年年初正式运行,按照村里农业发展实际,由县乡村振兴局牵头与第三方农业企业合作运营,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并指导本村村民开展种植、灌溉、养护、设备操作等智慧温棚运营的全流程。
目前,草莓棚、西红柿棚、黄瓜棚、辣椒棚4个智慧温棚里果蔬长势喜人,草莓和辣椒已有部分结果,这个雪域高原上的“聚宝棚”,为拉贡村描绘出一幅未来发展新图景。
走进草莓智慧温棚,门口的温度、湿度等各类指标在表盘上准确显示,旦巴扎西按下相应的操作按键,大棚上的卷帘缓缓拉开,透气封口也慢慢打开缝隙,“过了中午阳光照射比较强,大棚的温度太高会影响作物生长,我现在把卷帘和封口打开一点,让棚内外空气交流一下再关上,大棚里的温度就会维持在一个适合作物生长的状态。”
去年大学刚毕业的旦巴扎西是土生土长的拉贡村人,当他回乡和家人商量找工作的事情时,得知村里打造了智慧温棚项目,而且还会吸收本村村民提供工作岗位,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让旦巴扎西兴奋不已,他没有犹豫就选择留在了家乡。
“毕业后我就来到了智慧温棚项目工作,前期的建设虽然没有帮上多大忙,但从去年底试运营时,我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种植、灌溉,现在这些活我基本能独立操作,往后我要继续跟着师傅把技术学深、学透,尽早成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旦巴扎西说。
一上午,汉族师傅和藏族徒弟走完4个大棚,一同完成了每个棚的温湿度管理,绿意盎然、红果点缀的智慧温棚里,红彤彤的草莓垂下绿枝、翠绿光亮的辣椒生长成型,还有长势良好的西红柿、黄瓜和芹菜,处处生机勃勃。
旦巴扎西感慨地说:“我记得小时候村里种的最多就是青稞和土豆,也没有智慧温棚这种现代化设施,村里基本都是各家种各家的,自给自足而已。”在旦巴扎西看来,高原大棚果蔬种植并不是一件易事,他的记忆里,以前村里种植能涉及到的农作物并不多,现在智慧温棚里种植的各种蔬菜水果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在高海拔地区,受自然环境限制,发展设施农业具有一定难度。”钟高勇介绍,通过前期考察调研,他们决定采用富氢水无土栽培种植模式,选用CIWAIA型智能化富氢水无土栽培综合运行系统,工作人员可通过远程进行技术咨询和种植指导,彻底解决了种植难问题。同时,基质技术应用可完全解决作物连茬作业障碍,节省人工60%以上,节省水资源50%以上,大大降低了人工干预程度,这样一来,就能保证智慧温棚‘种得下’‘长得好’‘能见效’。
“不光生产能保证,经济效益预估也很可观,按照目前情况看,就拿我们种植的口感型富氢番茄盛颜1号和富氢草莓来算,预计每亩番茄年平均产量可达15000公斤,富氢番茄市场销售价20元/公斤,产值可达132万元,富氢草莓年平均产量预计在3500公斤,市场售价160元/公斤,产值可达56万元,光这两样,总产值就有188万元。”钟高勇补充说。
称多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才文桑周表示,走现代化设施农业的路子,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必然趋势,拉贡村智慧温棚项目的成功运行,为县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称多将在全县气候适宜的地区推广这一成功经验和做法,让群众逐步吃上产自“家门口”的健康果蔬,同时,吸引更多本地大学毕业生实现就近就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聚力促进高原乡村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