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凌”家雪豹何以“出圈”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4-08     作者:宋明慧 叶文娟

在网上输入“雪豹救护”关键词,海量信息中定会跳出和“圆掌”有关的各类内容。围绕栖息在青藏高原的雪豹、荒漠猫、兔狲、猞猁等珍稀物种,在网络上开展科普科教工作,这位“圆掌”正是此前担任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的齐新章,也是一名科学科普热门博主,借助网络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珍稀物种以及关于它们的故事,成为了吸粉无数的“网红园长”。

1.jpg

西宁野生动物园是目前青海省唯一的大型野生动物园,这里还是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承担着野生动物救护和繁育工作。围绕此次“雪豹救护”采访主题,齐新章以救护过的雪豹“凌霜”“凌雪”“凌寒”“凌蛰”“凌夏”还有“凌不服”串起了故事线。

这些被救护的雪豹为何都姓“凌”?齐新章给出了答案:“凌本意是冰雪,和雪豹比较贴近,另外‘凌’又有跨过、越过的意思,希望被救护的雪豹都能越过生命中的这道坎。”

借助网络,“凌”家雪豹一次次出圈成为“网红”,让越来越多的公众了解、关注雪豹物种的保护。

2.jpg

从救护雪豹的“交集”说起

青海是我国乃至全球雪豹分布最集中、种群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雪豹保护优先地区。

齐新章和雪豹的交集还要从2017年说起,“凌霜”是他主持救护的第一只雪豹。2017年10月,一只后肢瘫痪的雌性雪豹,在玉树州被救护12天后,被转运到西宁野生动物园开展救护治疗。

体检化验、治疗护理, “凌霜”的后肢慢慢恢复知觉,又整整花费了12天时间, “凌霜”重新恢复了行走。齐新章回忆着救护 “凌霜”的点点滴滴,能够行走后就要测试“凌霜”是否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符合放归条件。在前后两次的“考试”中,“凌霜”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虽然花费很大功夫捕猎到了绵羊羊羔,但没有能力剥开羊皮食用,第二次选择一只稍大一点的羊羔时,“凌霜”只是周旋却不能成功捕猎,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就这样它被养在了动物园里。

采访时,距离当年救护“凌霜”已经过去很多个年头了,但在齐新章的脑海中,对“凌霜”的救护过程历历如昨、记忆犹新,他还讲述了“凌霜”和隔壁一只雄性雪豹“大虎”的爱情故事。就像齐新章所言,雪豹作为高山之王,很少到人类活动区域活动,所以雪豹救护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一般能被救护的雪豹至少属于老弱病残其中之一,从事雪豹救护这样一份工作,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话到此时,齐新章又回忆起当初。他说救护“凌霜”的过程中其实顶着非常大的压力,因为“凌霜”被送过来时身体状况不是很好,随时都可能面临生命危险,而且当时救护条件也比较差,加之没有太多救护经验,所以一切对他们而言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决定救护的当天晚上就把信息发布到网上,并建立了“雪豹救护”话题,以后每天都会更新救护状态、治疗方案等,希望借助网络收集到一些有用的意见建议,这样也有利于“凌霜”的救护和治疗。

3.jpg

雪豹被称为雪山之王,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高山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开展了一系列科学保护活动,使雪豹栖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以恢复,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到目前,全省雪豹数量恢复至1200只,且在全省各市州均有分布。

在关心和行动中守护希望

致力于雪豹救护工作多年如一日的坚持,齐新章与雪豹救护工作正是这样不断交互,正如西宁野生动物园第一块科普牌上写的一样——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在他看来,这也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逻辑。

“救护好了但没能放归野外的还能接受,但还有一些是很不容易接受的,就像雪豹‘凌寒’,我们想了所有能想的,也做了所有能做的,全力以赴对它进行救护,但最终没能活下来。”

“凌寒”是一只老年雄性雪豹,被送来时双目失明,其右眼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左眼是眼角膜穿孔虹膜穿出,养了10个月后,齐新章与团队商议,决定为它开展手术治疗。

就像齐新章所言,雪豹是在野外生存了一辈子的王者,一方面要尽全力帮助其重见光明,另一方面想开创为雪豹做眼科手术的先例,对后期的救护积累经验。

用超声乳化仪吸除术成功治疗患有白内障的野生雪豹,雪豹“凌寒”成功接受右眼白内障手术,并更换了人工晶状体。手术当天,尽管因病情复杂,原本计划1小时的手术足足用了5个小时,但在国内乃至世界均属首例。

可是,到了术后第25天,不幸还是发生了, “凌寒”突然倒地抽搐,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说到这里时,齐新章的语气突然低沉了下来,其实可以感受到他全力以赴后的不甘心。他说:“这是特别特别不甘的一次,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眼科手术很成功,术后护理也很顺利,但因为陈旧性脑梗而死亡,还是留下了遗憾。”

一边是努力后的不甘,一边还要面对网上的质疑声。当时,这种来自社会的舆论压力大到空前,但还是要把压力变为动力。这就又得从2012年说起,齐新章到西宁野生动物园工作后,就开始建新媒体账号,目的就是引入外部监督来推动发展。就像把雪豹救护的信息每天公开出来,当有人提出合理化建议时,需要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齐新章说:“只有我们自己做得越来越好,质疑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少。”采访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和齐新章同框合影,“网红园长”的背后是付出的很多艰辛和努力,就像他们救助“凌雪”一样。

“凌雪”是一只遭遇车祸而导致后腿骨折的老年雌性雪豹,第一次为其做骨头复位手术,这也是国内首次为雪豹进行的骨头复位手术,因经验不足又加之后期护理不到位,所以在玩耍的过程中不幸导致二次骨折。

4.jpg

当时,他们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凌雪”的腿又断了,我们需要大家的意见和帮助》,公开承认这件事后,令他们欣慰的是所有的“网声”都是鼓励安慰和帮助,最后征集到了15个国家70多位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建议,而且大家的意见基本统一。

2018年2月,“凌雪”被送往千里之外的北京医治,消息在网上一度走红。回来后,“凌雪”因为年龄较大,骨骼生长缓慢,导致骨折处长不结实,所以带着钢板生活了几年后自然死亡了。

从2017年10月开始着手雪豹救护工作以来,齐新章就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了进去,甚至孩子生病在医院输液时哭着要爸爸陪时,他隔着手机屏幕告诉孩子你还有其他家人,但是雪豹没有其他家人,他说其实对家人亏欠了太多。说到这里时,齐新章的内心可能五味杂陈,但更可贵的是,在他这里雪豹像人类一样被关爱。

越来越多的公众加入到保护行列

早些年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很多时候齐新章都在思考:如何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之后,他借助网络打造“明星”,通过雪豹的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去了解关心,进而开始参与物种保护,甚至从一个扩展到另一种或多个物种,这对青藏高原本土物种保护都有非常宝贵的意义。

如今,雪豹“凌不服”的知名度也一度走高,这只雪豹于2022年12月2日被送来时,面部严重感染,且牙齿也磨损严重,鉴于病情对它进行了面部整形手术和牙科的根管治疗,这在国内均属首例。还有“凌夏”,是2021年5月在青海湖畔救护的一只幼年雌性雪豹,在救护回来体检时发现它患有心脏病主动脉瓣存在轻度反流,所以无法放归野外而留了下来。

5.jpg

说起雪豹“凌蛰”,想必很多人的脑海中一定有着深刻的印象。2021年3月,这只雪豹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被救护,几天后“凌蛰”被成功放归野外。首次给雪豹佩戴卫星定位项圈、首次让救护雪豹实现放归,创造了系统救护与个体科研监测相结合的经典教科书式案例,填补了领域空白。

如今再看他们的救护工作,齐新章认为多年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而一次次救护工作的累积,也在国内野生动物救护中开启了先河。根据工作经验,齐新章在网上发表的《如何放归一只雪豹》《如何放归一只小猞猁》等,将野生动物救护过程能说得清清楚楚,可以指导相关物种的救护,为其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齐新章通过新媒体平台的运营,不仅让雪豹、猞猁、荒漠猫、兔狲、高山秃鹫等青藏高原本土珍稀物种有了名气,也“盘活”了曾经不知名的西宁野生动物园,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打卡,也让科普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6.jpg

以荒漠猫为例,齐新章说,2021年之前很多人都不认识甚至没听说过荒漠猫,但随着一只救护荒漠猫在网上“走红”,加之荒漠猫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升级为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同框的照片亮相全国两会等诸多条件的“加持”,荒漠猫救护数量有了明显变化。就像齐新章所言:“很开心,数量的增加说明老百姓开始认识、了解、关注野生动物救护,其中有一部分个体成功回归野外,形成了救护闭环,这些年的宣传也就有了意义。”

每一次探索都有进步,在齐新章与雪豹有关的日子里,不仅创造了一次次国内甚至世界首例的奇迹,回过头再看这些年的一幕幕经历,他给自己给出的评价是觉得自己还算及格,让青藏高原本土物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目的达到了,接下来还需要做一些实打实的事情,自身能力建设和水平提升就是下一个核心内容。

采访到最后,齐新章坦言,目前自己的岗位有了新的变动,虽然不在西宁野生动物园工作了,但还是会把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纳入自己的工作范畴,对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也将通过其他形式继续。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