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草原、风车、牦牛、枸杞林……4月1日一早,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一路向西行驶,壮美的景色尽收眼底。
大约行驶50公里,只见一台台风力发电机如守望者般擎天而立,风机顶端三个硕大无比、洁白的叶片迎风转动,在天空中划出优美弧线。自然之壮美,人力之奇伟,在这里交织出一曲动人交响。
2个小时后,抵达此行采访目的地——黄河公司海南风电公司莫合风电场。该风电场位于共和县切吉乡境内,由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400MW、共和450MW风电场组成,于2018年12月31日实现首台机组并网发电。随行的海南风电公司工作人员窦新宇告诉记者,海南州气候干燥、冷凉,光照充足,降水量小,每年冬春季节,风多势强,9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达5.3米/秒,对于新能源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走进莫合风电场中央控制室,一台台电脑屏幕前,工作人员正在认真地记录实时数据。“目前,整个风电场共安装了182台单机容量为2.2MW和225台单机容量为2.0MW的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班副值长甘生祥一边点击鼠标一边说,这是风机实时数据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风场400余台风机的风速、开关侧转速以及发电机转速等动态数据,如果数据异常,系统会立即预警并报告。
“在控制室内,除了风机实时数据监测系统外,还有多套监控系统,配合运营维护人员随时了解风机运行状态。例如,功率预测管理平台可以根据测风塔观测到的数据,对风电场的风向、风速等数据进行分析预判,可以让我们提前了解掌握整个风场未来15天内的气象变化,这样就可以准确安排风机维护时间。”风电场安全主管李国才介绍。
据了解,目前,莫合风电场年平均发电量1703万千瓦时,这大概是中国78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可减排二氧化碳132万吨。风电场点多面广,风机与风机之间距离较远,在如此广阔的区域内,要保证风电场平稳运行,势必离不开高效管理的维护团队。
颜生强是土生土长的共和县龙羊峡镇德胜村人,7年前,他来到风电场成为维修班的一员。多年来,通过不断学习,颜生强已成为风机维修保养专业技能骨干。“维护一台风机需要6个人、两天时间,其间,大家除了中午一个多小时的吃饭时间,基本全天都在塔筒内干活,往往是早上干干净净地进去,晚上‘灰头土脸’地出来。”谈及日常工作,颜生强风趣地说。
维修工作比较辛苦,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在风机顶端高空作业时,空间小、温度高,如果遇到突然刮来的大风,塔顶还晃动得非常厉害。
跟随颜生强来到风机维护现场,他手拿一台外形酷似玩具遥控车的机器人向记者介绍,这是目前公司针对叶片内部检测开发的具有AI深度图像识别技术的机器人,它可以前往叶片最深处,运用高清摄像头对其内部鼓包、褶皱、裂痕等缺陷进行全方位检测,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准确识别叶片内部缺陷,并对缺陷进行精准定位,从而实现故障早期预警,及时消除隐患,极大地提升了运维安全性。
近年来,围绕风电场运维中出现的难点及风险点,黄河公司不断加快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速度,持续创新运用新兴科学技术,有效提高风电场运维管理效率。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和县切吉滩共规划建设了面积达4000平方公里的风电园区,总装机570万千瓦,其中已并网470万千瓦,2023年带动周边群众300余人实现就业,吃上了“风光饭”,收入达1400余万元。
龙头引领,产业起势。在推进新能源产业聚点成链的同时,海南州积极谋划发展新材料新制造产业,努力实现聚链成群。
来到金风科技智能风机制造总装厂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正在为即将复工建设作最后准备。“此工程于去年7月开工,目前已完成总装车间及配套附属设施主体土建及钢结构施工部分,完成工程总进度的70%。”金风科技青海省分公司负责人王婷说,工程计划4月中旬复工,9月底竣工。
金风科技智能风机制造总装厂是海南州打造风电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海南州坚持将新能源产业优势向上游延伸,积极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追风前进”。企业主要生产其新一代中速永磁系列陆上大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预计年产100万千瓦风力发电机组。“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推动海南州风电装备相关延伸产业集群的建设,为开展风电产业补链拓链强链贡献力量,助力新能源装备制造茁壮成长。”谈及未来发展,王婷充满信心。
“追风逐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蓄势成形。锚定“双碳”目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海南州正全力竞逐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新赛道,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青海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据统计,截至目前,海南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4616万千瓦,并网发电达2626万千瓦,约占全省的5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