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王家庄的一路风雨一路歌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4-09     作者:贾 泓 通讯员 何 昕

出西宁火车站向东侧望去,就能看到一片热闹的市场——西宁市小商品批发市场。市场内,络绎不绝的人群、商贩们溢于言表的笑容、充斥耳畔的讨价还价声,都在告诉你这里就是西宁火车站片区最繁华的地方。守着这么一个“聚宝盆”,西宁市城东区韵家口镇王家庄村里盖起了大楼,村民搬进了新房,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4月7日,当我们走进王家庄村,向这里的村民了解乡村发展之路时,他们无不感叹:“说来话长,真是一路风雨一路歌啊!”问起王家庄村成功的秘诀,村党支部书记马建军总结了一句话——坚定不移走“党建+产业”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筑高楼”。

王家村从地摊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探索之路,要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说起。彼时,王家庄村只是一个拥有耕地面积8.67公顷的小村庄,全村没有一个实体经济,属于典型的城中村。村民们依靠在火车站贩卖小食品,到周边厂矿卖菜、打零工来维持日常生活。村民们总是议论:“每天过往西宁火车站、西宁长途汽车站的人这么多,有这么好的区位优势,我们就不能干点什么鼓起自己的腰包吗?”

王家庄村党支部深深地认识到不能带领村民“守着金疙瘩过着穷日子”。1993年,当时的村党支部看到了商机,由党员们发挥带头作用,带头集资,建起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后又结合王家庄村自身优势,转型发展商贸业,将原有的农贸市场改建为西宁市王家庄小商品批发市场,利用火车站、汽车站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商贸行业。

村党支部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分期实施”的原则,对市场进行改扩建。一次次找合作资金、一次次审批规划手续、一次次在施工现场协调,市场完成三期改扩建工作,实现由大棚向专业化市场的蜕变。一期、二期和三期的改扩建工程完成后,市场占地超过4公顷,经营面积10余万平方米,市场总容纳商户3000余户,吸纳4000余个就业岗位,解决了王家庄村富余劳动力近百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沉睡的资源被盘活。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小商品批发市场经历层层蜕变成为今天集商贸、物流、仓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易批发市场,年成交额高达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村党支部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倾力实施惠及广大村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建起占地超过4公顷的安置小区,对符合条件的近900余名村民免费分配1.8万平方米面积的住宅,多余面积按成本价缴纳房款;村“两委”向村民发放拆迁补助8万元;2003年起,每月向18岁以上的村民发放生活补助,人均达到2000余元;2016年起为本村60岁以上的村民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投资数百万元修建了村道、排洪渠,改善了电力设施、自来水,拉上了天然气、有线电视……

如今,村党支部乘势而上,把长远发展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聚集体之智,举集体之力,把村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不仅发展了产业,而且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城中村的自建小区更是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小区内配备了新式健身器材、亭台流水式的花园,老人们可以坐在凉亭下象棋,孩子们则在广场上嬉戏追逐打闹。

走进村民韩有福的家中,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他坐在沙发上捧着一杯热茶,温暖的光线轻抚着老人的脸庞,小孙子的笑声从卧室传来,屋内洋溢着幸福。韩有福说:“从前上下水都不方便的小院,现在成了150多平方米的高层楼房,村里每月还给大家伙儿按年龄发工资,我们老两口每月能领到3000多元呢,衣食无忧!”

“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这是王家庄村每一任党支部书记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群众的诺言。马建军说:“村党支部将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农村基层党建的‘一号工程’,坚持‘建设一个市场,带动一片产业,搞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人民’的发展理念,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利用‘互联网+’开拓线上商贸领域,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发展新业态”。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