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让思政课从“小课堂” 走向“大天地”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4-12     作者:王金锐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心智逐渐健全,思维愈加活跃,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使命。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思政课建设内涵发展指明了方向。植思政教育沃土,积极构建“盐溶于水”大思政格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应在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下功夫。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深感一堂好的思政课,应在处理好“趣味性”“生动性”与“理论性”“深度性”的平衡上着力。

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是讲好“大思政课”的丰厚资源。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是在推进工作中的一个深刻感受。例如,青海师范大学原创的民族歌剧《尕布龙》,取材于真实故事,用文艺的形式讴歌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尕布龙大公无私、朴实无华、甘于奉献的精神。这是我省高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善于用红色故事讲思政课的一个有益探索。善用“大思政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以实践创造一堂思政教育的现场课程,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用红色文化启智润心,号召广大莘莘学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用奋斗书写青春的诗篇。

善用“大思政课”,我们应积极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不断改进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八个相统一”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立足“六个要”基本要求,打造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确保思政课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运用大思政基地、实习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等方式,推进思政课社会实践工作,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感受理论的魅力和思想的伟力。让思政课从“小课堂”走向“大天地”,推进“大思政课”入心入脑,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自觉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