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青山为笔绘金山 碧水为墨画新卷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4-15     作者:陈 俊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

接续多年开展春秋两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完成国土绿化53494公顷,市域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93%,全市森林覆盖率36%,绿色发展指数达83.62,在全省八市州中居于第二;

《海东市全民义务植树条例》赋能,依托全市8个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自2017年以来,累计参加人数837万余人次,累计完成义务植树折算株数5196万余株。

全市绿地面积282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6平方米。核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729公顷,公园数量增加到15个,绿化覆盖率41.6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7平方米;

……

1月16日,海东市“两会”上公布了一组“生态数据”,折射出海东市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国之大者”的担当书写“绿色答卷”,彰显出海东主动融入生态文明高地打造和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在东部“生态屏障”里接续扩大“绿色版图”、持续增大“碳库库容”,让生态福祉和绿色福利更好惠民利民富民。

构筑绿色发展“基本盘”

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厚植绿色本底并重。

4月11日上午,海东市举行2024年市直机关春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仅掀起了添绿增色、扮靓家园的植树高潮,由此也拉开了一年一度全民义务植树的序幕。

上午9时,在海东市体育中心西侧片区义务植树现场,海东市四大班子领导与青少年学生、志愿者、警察、消防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等4000余人到植树点共同投入到紧张植树播绿中,大家挥锹挖坑、铲土、扶苗、踩实、浇水,一个多小时后,1.5万余株绿色树苗铺满原野,为河湟谷地的春天增添了清新绿意。

据介绍,4月11日至17日期间,将在海东市体育中心西侧和乐都区朝阳山片区两个植树区,栽植青海云杉、油松、祁连圆柏、山杏等5万余株。今年海东市计划完成全民义务植树累计折算将达700万余株。

“把驻地当故乡,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就是要当好绿色使者、做好生态先锋,作为海东一员有义务为生态海东增颜值,有责任为绿色海东添魅力。”海东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来自重庆市巫山县的石海生边植树边说。

这句话不但道出了“外地人”加入植绿行列的生动场景,更饱含了每一个“本地人”围绕“三山三水三峡”,以城区绿化提档升级、城市重要绿化节点、学校内外、主要景区、交通沿线绿化及祁连山南麓海东片区播绿为重点,谱写人人参与植绿、护绿、兴绿的壮志豪情。

海东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陈雪俊说:“海东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功能区、青海东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对外形象的第一窗口,在全省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海东市牢记‘国之大者’,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扛实扛牢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把生态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既为局部增光,更为全域添彩,在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中贡献力量。”

为进一步扩大国土绿化面积,海东还下大力气解决“在哪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等问题,推动生态保护修复模式从“单系统单要素”向“全系统全要素”,从“各自为政、单兵作战”向“统筹协同、集团作战”转变。

同时,锚定“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目标,通过多频次百万人大会战,全力构建绿色海东“333”全域生态振兴工程,全面落实河湖长、林草长制,全员推进撂荒地整治、湿地生态修复、全域国土绿化和城市重点片区绿化,夯实构牢绿色发展“基本盘”,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等美好生活的向往。

呵护绿色生态“共同体”

生态绿色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底气、现代市民生活的底色、构建山水林田湖草冰生态“共同体”的底蕴。

海东市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优势是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有黄河、湟水河、大通河等“三河”,水资源丰富,但地域面积狭小让发展难以“大展拳脚”,但海东市立足资源禀赋,将制约瓶颈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小微湿地建设,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水文、净化水质、抗旱防涝、补充地下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青海首批13处小微湿地正式通过省级认定,海东市6处上榜。目前,海东市现有湿地4893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的0.07%。

“咔嚓、咔嚓、咔嚓……”摄影爱好者李德芳相机不停响起,一张张身姿优雅的天鹅照出炉。

随着冰雪消融,从黄河化隆段的天鹅湖,到湟水河“哺育”的乐都三河湿地公园,再到互助的南门峡水库及巴扎藏族乡学科滩湿地,“空中仙子”天鹅、“鸟中大熊猫”黑鹳、黄嘴白鹭等珍稀鸟类纷纷前来打卡,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往“围观”,这些对生态环境要求近乎苛刻鸟类的造访,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增绿和保绿并重,植绿和护绿并举的成效。

森林是陆地分布面积最大、组成结构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维持着全球的生态平衡,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等多种生态功能,是维护地球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夏季,曹家堡机场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俯瞰大地,一排排、一列列各色高大的树木装饰着海东的绿色之梦,这一切仅仅只是海东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海东市以“三北”工程六期建设和全域国土绿化行动、全民义务植树行动为重点,着力构建以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两级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生态安全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林长制”促进“林长治”,夯实绿色发展根基,形成抓生态、抓发展、抓民生的强大合力,真正做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目前,海东市已形成田中有城、城中有林、林茂田丰、山清水秀的新格局,实现了有山、有水、有田园,让海东更具山水品质和清新田园,更具生态福祉和绿色福利。

跑出生态惠民“加速度”

让生态红利持续释放,是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

人间最美四月天,民和的烂漫桃花、化隆的斗艳杏花、乐都的如雪梨花、互助的如海杜鹃花等一个个“鲜花盆景”,轻启河湟谷地春的序章,勾勒出一幅幅绝美河湟春晓图,让向往春天寻觅春景的游客赏春色品春花,共赴高原早春之约,沉浸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美景中流连忘返。

短短几天时间,19万人次赴海东赏花踏青,带来4461万元旅游收入,“大流量”的背后,是海东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路径,加速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将生态绿转化为现金流的“密码”。

海东市把绿色生态向纵深推进,紧扣“绿色”这一时代主题,在更高站位、更高领域上系统谋划,聚焦培育壮大绿色算力产业生态上逐绿而行、向绿而歌。

陈雪俊介绍,海东市充分发挥本地能源极足、电价极低、绿电极优、气候极好、能耗极少、回报极高的禀赋优势,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农业绿色发展、服务业绿色提质,实施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无废城市和生态乡村建设行动,加速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海东,把零碳产业园区作为推动产业“四地”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成功引进红狮硅基新材料、阿特斯新能源等项目落户。

2023年3月23日上午,海东红狮硅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在海东开工,这对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四地”等具有重大意义。

去年,海东市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和110千伏古驿输变电“绿电”工程建成投运,西营110千伏2号主变扩建工程等电力设施工程快速推进。

目前,海东市推动打造零碳数字化产业园,瞄准已经承接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数据算力的“东数西算”“东数西训”“东数西渲”智算超算项目,把青海中科超级云计算中心建成“一带一路”西北地区重大标志性工程,把济南蓝剑海东安全智算中心建成安全数字领域专精特新原创性工程,全力推进建设智算超算核心集群。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生态、绿色、零碳、绿化、绿算……不仅仅是一个个字面上的理念符号、文化符号、更是一个个鲜明的实践信号,无论是以生态和国土绿化为基的绿色经济、还是以保护环境为核的零碳产业,都是把生态禀赋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财富,高效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越来越深入地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融合,进而筑牢东部生态高地,更好打造绿色家园。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