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释放绿色能量 彰显绿色活力——二〇二三年青海省深入推进国土绿化综述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4-15     作者:叶文娟

当春天的风轻拂大地,青海又迎来一年中植树播绿的好时光。

回看过去一年,青海国土绿化成绩可圈可点:完成国土绿化30.31万公顷,其中营造林14.2万公顷、草原修复治理16.11万公顷;开工建设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湟水流域西宁段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青海省果洛州黄河源头退化林草地修复治理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各地相继开展“春秋季全民义务植树”“民营企业家光彩林”“政协委员林”等活动,营建了一批志愿者林、国防林、援青林、青年林等“主题林”……

国土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省上下将植树造林作为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增绿、护绿、兴绿,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铿锵之路。

绿色青海 质效双升

4月的高原,阳光和煦。开车从城区一路向东行驶,只见道路两旁桃花、杏花、连翘花竞相开放,满眼绿色尽收眼底。

随着植树热潮的到来,西宁市民李霞专门带着女儿到青海省西宁市湟水林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有了切身体验,孩子对自然的热爱才更真实。”李霞与8岁的女儿共同种下一棵山楂树,感觉非常有意义。

为加快建设“两屏三区多廊”生态安全格局,坚决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青海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做好增绿文章,2023年完成营造林14.2万公顷、草原修复治理16.11万公顷。全省绿化任务实现带位置上报、带图斑下达的落地上图管理,完成全省退化林本底评估工作,面积为4.29万公顷。实施青藏高原(青海)黑土滩退化草地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58.12%。

增绿更要护绿。我省完善林草长制政策制度和考评体系,建立“林草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林草长+河湖长”联动机制和助理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层面湿地保护和公益司法协作机制。发布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发布青海省第一批乡土树种名录418种,积极开展驯化繁育和示范推广乡土树种60种以上,审(认)定林木良种43个,完成5个草种航天育种。实施古树名木抢救复壮,三个古树群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

护绿还要兴绿。我省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冬虫夏草、中藏药材、藏茶和特色养殖等林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新业态。以特色林果为主的生态产业蓬勃发展,全省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5.74万公顷,中藏药材种植面积达到0.30万公顷。以生态为基底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让青海释放出新的绿色能量,彰显出新的绿色活力。

青海省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将继续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聚焦重点、巩固成果、持续用力,为全面推进美丽青海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国土绿化 青海实践

春风吹拂,绿色如约而至。

我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及早谋划,下好“先手棋”,连续多年高规格召开全省国土绿化动员大会,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工作。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领导率先垂范,与干部群众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形成领导牵头、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的格局。

不断丰富拓展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稳步推进已建立的29处国家级、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新增4处省级基地。过去一年以多种形式义务植树累计折算1800余万株,参与人数达300万人次。

坚持以城区绿化为骨架、乡村绿化为连接,充分利用边角地、空闲地、撂荒地、拆违地等见缝插绿,加快城镇、村域荒山荒地、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庭院绿化美化。坚持乔灌花草合理配植,推动街头庭院、村庄道路、休闲广场、空闲隙地、沟渠两侧及周边荒坡应绿尽绿。积极推进4个省级“森林城镇”和6个省级“森林乡村”创建工作,城乡绿化美化统筹推进。

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召开防沙治沙暨“三北”六期工程推进会,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三北”工程六期规划青海省实施方案(2021—2030年)》《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青海片区防沙治沙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年)》。构建了防沙治沙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管理责任制。

创新防沙治沙模式,明确“2+1+12+N”防沙治沙总体布局。全年完成防沙治沙任务9.75万公顷。全面加强“三北”工程六期项目申报储备,目前国家林草局审核确定2024年“三北”工程第一批、第二批重点项目共26项。力争用3年时间以“柴达木盆地沙漠边缘阻击区、共和盆地沙地歼灭攻坚区”2个核心攻坚区,“青海湖流域沙地综合治理区”1个协同推进区,12个重点区域周边沙漠边缘关键带为主,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着力解决好沙患、水患、农田防护林、草原超载过牧、河湖湿地保护、沙区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等7大瓶颈制约问题。

“当前三北工程攻坚战已实现良好开局,未来工程不仅要谋划综合治理,而且更注重成果巩固,将推动扩绿增量向增绿提质并重转变。”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三北专班有关负责人表示。

绿色福利 生态红利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西宁市民深切感受到生活环境发生的变化:城区干净、空气清新,出门见绿,处处是景。

今年60岁的张发旺是西宁市城建局海湖路段的一名管护工,他与老伴一起管护这片区域已经7年有余。城区绿化的点滴变化,夫妻俩真真切切地看在眼里:“变化很大啊,以前哪有这些草木,你看现在桃树、松树、杏树全都种上了,多好看。”张发旺说,“我们每天负责浇水、锄草,要好好养护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环境。”

我省积极推进城市园林建设,持续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加大街头绿地、街道绿化、小游园建设的提档升级以及补植补栽等工作,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53%、建成区绿地率达34.2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24平方米/人(2022年),为创建园林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次次见缝插绿,只为让城区生态底色更厚重,让市民幸福感倍增。

城市绿地的增加,不仅是对一座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变,更是对一座城市精神面貌的改变。“现在一出家门,就能看到公园,每天在公园休闲散步,享受大自然的味道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居住在海湖新区附近的居民如是感叹。

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城市公园……近年来,百姓家门口如雨后春笋般建起的公园,无不提升着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走进位于西宁湟水国家级湿地公园宁湖片区,湟水河穿流而过,干净整洁的步道两旁,碧桃花、杏花争奇斗艳,柳树、榆树吐露新芽,微风吹过,湖水荡起层层碧波……

谈到湿地公园带来的绿色福利,家住海湖新区附近的市民白玉林最有发言权。他在海湖新区已经居住了20多年,回想起曾经这里的环境,白玉林感慨万千:“那时候这里都是田地和荒滩,一眼望去一片荒芜,如今到处都是绿色。这些年,西宁的生态环境变化确实大,新建的公园也多,每天我都会到公园散步、赏景,尤其到了夏天,公园里草也绿了、花也开了,真的很惬意!”

公园建在家门口,乐在百姓心坎里。在西宁城区随处可见的公园、绿地,无不让市民感受到绿色西宁的民生情怀。

随着一项项国土绿化措施的实施,青海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已经成为常态。如今,行走在青海大地,随处可见新添的一抹抹绿色,正焕发出绿色发展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