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金色河谷的“绿色银行”——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系列调研之二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4-16     作者:张多钧 才贡加 金玥彤

【视点】关键词:生态旅游

春夜,一场春雨,悄无声息,直至次日清晨,朝霞满天,大地一下子就绿了。从隆务峡谷前往同仁市,隆务河两岸开满了白色的、粉色的花朵,东西两山上挺拔的油松,尽情释放着绿色的气息,金色谷地的春天来了。

黄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海省东南部,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华水塔”三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战略地位突出,生态资源丰富、人文底蕴厚重,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潜力无限。

这些年,黄南州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让一片绿水青山成为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金山银山。

绿色为底,铺展生态旅游绿色廊道

跨过海黄大桥,一片绿色映入眼帘。隆务峡谷两岸的青山与碧绿的黄河交相辉映,宛如一幅山水画卷。

隆务峡谷是黄南州门户,生态旅游的首要因素就是生态,生态具象化就体现在门户,乃至公路沿线的景观景致,一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无须多言,游客自会停留。至于当地群众能从生态旅游获益多少,暂且不论,然而在打造绿水青山间,当地牧民群众实打实地收获了“金山银山”。

山间小雨淅沥,同仁市曲库乎乡江什加村村委会主任李加滩带着村民正在平整土地,李加滩告诉记者,如今地里的苗木已经挖完了,只剩下极少的废苗,这些天要将地平整,挖掉废苗,准备种植粮食作物。

同仁市江什加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是村集体产业,在脱贫攻坚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合作社成立之初,种植青海云杉和油松,树苗每年春秋两季各出售一次,用于同仁市国土绿化,村集体年收入6万元左右。

“我们村离同仁市区近,村民除了在合作社培育苗木外,还可以在市区栽种苗木务工,日工资100多元,这些年的国土绿化工作,让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村里种植的苗木也不愁销路。”李加滩说,如今苗木市场已近饱和,隆务河畔及东西两山栽满了树,合作社打算从今年开始种植粮食作物。

类似江什加村苗木种植的合作社同仁市共有28家,生产各类苗木546万株。同仁市依托国土绿化提速巩固行动和打造隆务河两岸绿色长廊,近三年累计解决当地合作社苗木378万株,为3.78万人提供就业岗位,发放工资6372万元。全市现有森林覆盖率提高至35.37%;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提高至60.9%。

绿水青山带来的金山银山不止于此,同仁市东山林场和西山林场因国土绿化而成立。西山林场成立于2016年,北至隆务峡口,南至年都乎乡夏卜浪村,曾是国家级地质灾害隐患点,夏季泥石流,冬春季风沙时有发生,山上光秃秃的不长树。

如今,国土绿化后,山上栽满了树,每年春节,山花灿烂,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观光打卡。

今年50岁的吉合先来自多哇镇直跃村,是地地道道的牧民,他在西山林场的工作职责是穿梭在林区,管护林场,捡拾垃圾,排查森林防火,巡护面积达到了233.33公顷。吉合先告诉记者,这份工作稳定,每个月有1800元的工资,妻子是一名环卫工人,孩子在同仁市上学,夫妻两人的收入加起来比在牧区强。

目前,同仁市共有480多名生态管护员,分别在东山林场、西山林场以及市内生态公园等负责日常维护巡护,月工资1800元,吃上了“绿色饭”,实现了“护绿换金”。

“美丽”致富,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将手指粗细的树枝放在火灰中,待到树枝软化后,拧成一个木圈,接口处用铁丝拧住。再将拧好的树枝圈套在酥油桶上,用木制工具反复敲打……

4月8日,春雨淅淅沥沥,旦正才让老人坐在家门口,娴熟地制作着酥油桶的手工艺品。旁边是一间房子,也是老人的工作车间。房间内整齐堆放着木板,木板旁边还有做好的酥油桶、糌粑盒、水果盘等。

今年69岁的旦正才让家住同仁市扎毛乡扎毛村,年轻时,旦正才让依托家住林区的便利,耳濡目染,成为了一名木匠,帮着村民盖房子,收入可观。如今年纪大了,旦正才让便用木匠的手艺,制作一些手工艺品销售,一年下来能挣个二三万元。

扎毛村位于同仁市境西南部,又处在麦秀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扎毛水库和森林公园连成一片,山水田园的融合形成了较大的自然生态景观,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背靠麦秀山,前依扎毛河,这片山水养育了我们。上世纪90年代,家家户户盖房子基本上是从麦秀林场取材,后来,随着生态保护越来越严,基本上不会再有人砍伐树木。你看,我做手工艺品的这些木料都是从外面购买的,即便是手指粗细的树枝也不会去林场寻找。”说话间,旦正才让手中的活却没停下。

扎毛村属于半农半牧,既有林场草原,又有山地耕地。扎毛村资源种类虽然丰富,却不多。全村人均耕地不足0.027公顷。守着绿水青山,却为生计发愁。

2022年,同仁市启动建设首批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市共8个村,扎毛村就在其中。同仁市以“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理念,从市级层面统筹住建、水利、环保等部门的农房改造、厕所革命、村庄美化绿化等资金整合,放大资金聚合效应。

“如今厕所变水侧,厨房污水进入了下水管道,村道两旁栽种了各类树木,家家户户的外墙面做成了藏族传统的泥墙,每年夏季,观光旅游的游客更多了。”旦正才让说,以前冬天,污水倒在巷道里,到处都是冰面,家家户户占用巷道放杂物,小汽车根本无法进村庄,如今,这种情况已经不存在了。

就在去年,旦正才让的儿子娘吉太承包了村集体的牧家乐,除去各项成本开支,挣了5万元,牧家乐雇佣村里20多名村民,每人月入3000多元,旦正才让老人也将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放在牧家乐售卖。

“如今,世代生活的这片山水给予了我们更多。听说今年村里还有村民要开宾馆,让城里的客人深度体验藏族的生活。”旦正才让笑呵呵地说。

凝聚共识,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五一”小长假临近,同仁市保安镇东干木村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东干木亲子拓展基地内,村民检修设备,清扫擦拭游乐设施,清洁区域卫生。

“今年,我们预计4月20日开始营业,一切工作正在准备当中。届时,我们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游客。”青海东干木旅游度假村总经理李贵福说。

东干木村位于同仁市保安镇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属隆务河谷川水地区,是纯农业村。全村197户997人,耕地面积66.47公顷。2023年3月,东干木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东干木村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就是绿水青山,过去只守护美丽家园,却没想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这两年依托乡村振兴的春风,我们盘活生态资源,让村民共享绿色财富。”联点东干木村的保安镇副镇长冶小龙说。

东干木村有一片村集体林地,紧邻隆务河,占地26.67公顷左右,据老人回忆,这片林地有四五十年的历史。过去很多年,村民一直保护林地,而林地为村民带来的效益不显,随着乡村振兴实施,村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村里决定将这片“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由此,东干木村“一带三区多点”的村庄旅游规划形成。一带,沿隆务河形成村庄的休闲景观带,重点进行河流绿化整治、防洪设施的配套等项目。三区即发展林下旅游休闲区、设施农业区和养殖区。林下旅游休闲区重点以现状木栈道、赛马场、小木屋、儿童游乐等休闲娱乐设施为主,设施农业区利用现状的设施农业种植,扩大规模种植,打造成为同仁市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养殖区规划22座养殖棚圈,进行牛羊养殖。多点就是以重点打造出入口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设施为主的多处服务点。

如今,林下旅游休闲区趋于完善,亲子拓展基地、餐饮、森林酒吧吸引游客争相前往。“我们的亲子拓展基地2023年6月1日开业,当天免门票的情况下,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游乐设施项目收入7万多元。”青海东干木旅游度假村总经理李贵福说,不仅仅是亲子拓展基地,每周周末餐饮区的小木屋一屋难求。

去年,亲子拓展基地营业半年,向村里交了20万元,吸收了40多名村民务工,月收入超过3000元。

村民索南昂杰经营一家农家院,2023年仅农家院收入20余万元,还雇用了4名村民。“农家院成立于2017年。这几年,村里发展生态游、体验游,打造集餐饮、观光、采摘、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带动了农家院的发展。”索南昂杰正忙着打扫卫生,储备食材,准备迎接“五一”小长假的到来。

【记者手记】

好生态带来好前景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新鲜的空气、纯净的水源、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支撑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真正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甘、川三省交界处,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华水塔”三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过渡带、农业区向牧业区的过渡地带,拥有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如何将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黄南州以建设“山水黄南”为目标,积极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结合乡村振兴,让黄南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成为牧民群众不断增收的“源头活水”。

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现在路过时的风景,这决定了游客是否停留,一路花红柳绿或者草原辽阔碧绿,游客就会有留下来的欲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对于一个景区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现在基础设施完善,观光体验项目丰富,这决定了游客是否会买票进入,进行消费。

对于饭馆或宾馆而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干净卫生,饭菜美味可口,这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或者景区的旅游口碑。

……

从一个地区到一间饭馆,归根结底就是基础设施和村庄美化绿化,黄南州同仁市做足基础工作,启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形成了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生态美、百姓富成为新常态。

在新时代的发展道路上,同仁市致力于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完美转化。让群众富裕起来,不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是生活质量的提升。

留得住村庄,保存乡村的独特风貌和文化传承,使之成为人们心灵的归宿;看得见乡愁,让那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得以延续。

通过绿色发展,同仁市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让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牧民群众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享受着自然的恩赐,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记者 张多钧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