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近年来,海东市乐都区立足区位优势,深挖产业潜力,实施“青藏门户,乐都果蔬”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重塑蔬菜大县地位,蔬菜产业已成为乐都区主导产业和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
大棚复种探新路
4月28日,记者前往乐都区洪水镇李家壕村,一排排砖混结构的民居整齐有序,一根根黄色的燃气管线入村入户,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矗立在村道两旁,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通到了村民的家门口,老人们坐在家门口或聊天或下棋,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李家壕村党支部书记李科风告诉记者,李家壕村地处两山夹一沟的川水地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瓜果蔬菜。近年来,随着种植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村民改变了过去“单一”种植模式,探索启用“马铃薯+大白菜”复种模式,一亩地种两茬,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改善了土壤质量,保证了产出率。
李科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李家壕村马铃薯复种大白菜,增产增效明显,马铃薯亩均产量达2500多千克,按市场价每千克1.6元计算,亩产值达4000多元。复种大白菜,亩均产量达6000多千克,按市场价每千克1.4元计算,亩产值达8400元。除去成本,一亩地净收入9000多元。
记者在路边看到,成片种植的地膜马铃薯银光粼粼,翠绿的枝叶已经破土而出,村民李伟风拿着铁锹穿梭在田埂上,正忙着给地浇水。去年他种了3亩马铃薯复种大白菜,收入2.8万余元。
李科风说,李家壕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将设施蔬菜种植作为加快乡村振兴、增加群众收入的发力点,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去年,乐都区复种蔬菜种植面积达0.33万公顷,蔬菜产量达17.63万吨,实现产值1.53亿元,带动当地2700多户农户增加收入。
樱桃花开果农忙
一个个特色产业项目的实施,不仅激发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也让农民口袋鼓了起来。
为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10年,李家壕村委会和青海龙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签订73.2公顷土地流转合同,打造雪山樱桃基地。
李科风说,雪山樱桃产业基地建设涉及农户130户,每亩流转费五六百元,仅流转费就达60多万元,户均增收4700多元。同时,投资211.3万元,在樱桃基地实施了大樱桃“四防”棚建设项目,新建22栋钢架结构的拱棚,每年村集体分红收益金12万元。
眼下,位于李家壕村东山的雪山樱桃基地春意盎然,朵朵樱桃花迎春绽放,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走进雪山樱桃基地,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雪白的樱桃花正吐蕊绽放,一簇簇、一串串,密密匝匝地挂满枝头,在嫩绿叶芽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娇艳。
青海龙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经理蔡亚霖告诉记者,公司从2010年开始种植樱桃,至今已经14年,其间克服了极端天气等困难,前后种植了40余万株樱桃树苗。目前已成活4万余株,主要有俄罗斯8号、美早、雷尼等15个品种。因这里种植的樱桃果实大、水分多、口感好,樱桃糖度达到20%以上,市场认可度高。
去年,雪山基地绿色有机樱桃产量达5万多千克,除其中的少部分供应省内市场外,大部分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产值达1200多万元。
看着挂满树枝的花朵,蔡亚霖满含希望地说:“今年樱桃花开得比往年多,要是后期天气状况好,我想今年的樱桃产量会更多,一定是个丰收年。”
在基地,村民马英明戴着遮阳帽,拿着锄头正在锄草。“以前种完地就跑到西宁的工地上干临工,一个月下来,除去房租,挣不了多少钱。从2010年开始,我就在家门口的樱桃基地干活,主要从事锄草、浇水、采摘等工作,活儿轻松,还能照顾上家,一个月下来能挣3000多元。”马英明高兴地说。
雪山樱桃基地是乐都区扶贫产业园樱桃种植带动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和吸纳村民就业等形式带动了周边100多名村民增收。自2010年至今,雪山樱桃基地以土地流转费、劳务报酬等形式,向村民发放各类资金200多万元。蔡亚霖说,雪山樱桃基地将进一步提升樱桃品质、扩大樱桃种植规模、拓展销售渠道,推动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
洪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以瑞告诉记者,洪水镇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资金引导等方式,统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李家壕大樱桃采摘园、高家湾仙女果园、双一村拱棚建设等重点产业,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