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416家企业、投资达300多亿元、拉动旅游110万人次、建成139个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专卖店、实现销售额超3亿元……这是哪里?这是谁?答案在浙江省援青指挥部。
4月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春意渐浓,都说人勤春来早,记者在浙江省援青指挥部深有体会,各部门的同志都在忙碌着手头的工作,顾不上多说一句话。一名衣着整洁、气质干练的男士快步走来,着急却不失文雅:“今年工作任务多,18项浙江援青宣传要点早有安排,你们想了解什么,我们立即安排。”而后记者得知,这就是浙江省援青指挥部指挥长詹茂伟。
说起浙商浙企在青海“四地”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詹茂伟如数家珍:“青藏优品”“追光逐日”“乌兰境物”“天空壹号”……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充分依靠浙江大后方各地各部门力量,充分利用浙江的市场优势、物流优势、电商优势,借势借力借资源,制定《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关于开展消费帮扶、助力海西乡村振兴的六条办法》,加强系统谋划,做好建链延链,拓展内涵外延,扩大市场影响,在消费帮扶上下狠力、出实招、拓新路。
和5%“较劲”的工程师
联系到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樊玉华时,他正在现场为“5%”的一个指标忙碌着。“这5%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关乎着企业的创新发展,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所有设备的国产化,这是企业的一大步,也是新能源产业的一大步。”
樊玉华在新能源产业一线耕耘了12年。作为浙江援青干部的一员,他谈起塔式光热发电项目。“这是一个长在浙江,用在青海的成功实践,2009年,企业就研发出塔式发电设备,在浙江有了小规模的实验和运用。2011年,企业来到海西州德令哈市,荒芜的戈壁滩,无限的风能和光能,让塔式光热发电具备了天时地利条件,加之当地政府的支持,一片‘蓝色海洋’在戈壁上串联起了绿电矩阵。”樊玉华展示着航拍德令哈50兆瓦光热电站的图片,耸立的塔台下,光伏板有明有暗,一幅新时代“追光逐日”的画面尽显眼前。
说起绿电,樊玉华算了这样一笔账。“我们二期50MW电站是国家能源局首批光热示范项目,也是浙江省对口援青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采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路线,可连续24小时发电,规划土地3.3平方公里,可为当地8万余户家庭提供清洁能源,年节约标煤4.8万吨,相应减排二氧化碳气体12.4万吨。”樊玉华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充满信心,绿电的输出就是彰显独具青海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今年,樊玉华的工作任务还有很多。他说,企业依托现有项目的成功运营经验,在青海继续选址建设多个100兆瓦光热电站,打造中光青海光热发电基地,形成光热产业集群。
为了突破这5%的设备国产化,公司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不厌其烦。“我们有这么好的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是企业的后驱动力。企业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达95%以上,实现了电站关键装备的全部国产化设计、制造及大规模稳定运行。目前还有5%的可研空间,我们要在科技赋能之下,实现设备全国产化,降低成本,让清洁能源的红利释放至最大。”樊玉华说完便又忙碌了起来。
从1.0版本迈向2.0版本
施卫红,浙江湖州人,2022年通过浙江援青乌兰工作组招商引资来到乌兰县。“来到海西州乌兰县了解了这里的农畜产品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地很多农畜产品都是绿色纯天然无污染的好东西。但通过进一步深入了解,我发现这些产品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附加值不高。”
施卫红发现了问题,开始调查研究,着手打造乌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乌兰1.0版本”。起初,浙江麦巴夫与乌兰锄禾供销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青海麦巴夫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同时“麦巴夫”品牌与乌兰县公共区域品牌“乌兰境物”双品牌运营,初步解决了集中收购和加工的问题。“我们直接从茶卡镇周边牧户手中收购牛羊,达到量上的规模,并按照消费帮扶的宗旨,以高于市场价格每斤1元至1.5元收购,让牧民得到实惠。”
目前,在浙江湖州建有乌兰境物旗舰店、特色农畜产品公共仓,实施统一平台运作、统一仓储服务、统一区域品牌、统一物流配送、统一质量追溯,计划辐射50家以上市场销售门店,形成浙江援青“消费帮扶”市场网络。
位于茶卡乡村振兴产业园的牛羊屠宰精细加工基地于2023年9月初投入使用,截至2023年底,屠宰7000只茶卡羊,1000头牦牛。2024年目标屠宰20000只茶卡羊,2000头牦牛。乌兰、湖州两地旗舰店已开始运营,位于西宁的两个品牌专卖店也已开业,2024年茶卡天空壹号店、茶卡店和宁波店已经开始装修。1.0版本的成功,让施卫红和企业充满信心。
施卫红介绍,乌兰县其他一些农产品,如枸杞、藜麦、驼奶等生产型企业由于订单有限,只生产4个月到5个月,他们带着订单来,本地的加工企业也有了干劲,特色农畜产品全产业链逐步健全完善。
“麦巴夫·乌兰境物”逐渐有了品牌效应,施卫红期望将消费帮扶从1.0版本提升到2.0版本,核心就是让科技赋能,让“好物”成为一种投资。“麦巴夫·天境牧场”线上平台上线,助力打造茶卡羊品牌,让消费帮扶发挥最大能效,让农牧民得到实惠,实现增收。让消费者吃到正宗、实惠的茶卡羊,既达到消费帮扶的目的,又可以作为投资产生经济效益。
缘起公交 情定茶卡
谁能想到,美得不可方物的打卡地——茶卡盐湖“天空壹号”景区的运营,缘起于公交车的捐赠。
青海茶卡天空壹号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归世亮讲起这一奇妙的经历。2010年7月,湖州市与乌兰县对口合作以来,浙江省湖州市属国有企业湖州交通集团于2020年、2021年先后两次向乌兰县捐赠天然气公交车15辆,用于民生和旅游发展。
之后,茶卡盐湖“天空壹号”景区因客流量下降、现金流遭遇危机,工程难以为继。在浙江省援青指挥部统筹调度下,湖州交通集团积极对接,历经6个月的调研论证,收购青海省乌兰县茶卡壹号文旅公司控股权,湖州首个“域外混改”的创新模式在乌兰县成功孕育,青海省首个对口合作旅游项目“国企混改”落地。
之后,湖州交通集团充分利用金融领域优势,通过市场化途径进一步注入资金,全面盘活经营。同时,积极对接浙江省内金融机构,运用成熟的资本运作手段,为景区重启融资渠道,降低老旧融资利息,使景区每年节约财务成本900余万元。
归世亮说,2023年,公司打了一个翻身仗,全年旅游人数达130.7万人次,实现收入1.1亿元,利润200万元左右,企业有了新的发展,员工工资福利有了更好的保障,发展势头强劲。
2024年,归世亮有了打造旅游集团的计划。“茶卡盐湖‘天空壹号’有了运营经验,在集团的支持下,我们计划收购酒店和旅行社,形成文旅上下游产业的链接,向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进发。”
浙江省援青指挥部依靠浙江大后方各地各部门力量,充分利用浙江的市场优势、物流优势、电商优势,借势借力借资源,制定《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关于开展消费帮扶、助力海西乡村振兴的六条办法》,加强系统谋划,做好建链延链,拓展内涵外延,扩大市场影响。
3名浙江人在青海的故事,只是浙江416家援青企业的一个缩影。这些成绩是所有浙江援青干部的辛勤付出,援青企业的无私奉献和智囊相助,更是浙江青海同心筑梦的海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