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5月21日,记者从西宁市委组织部获悉,西宁市聚焦贯彻落实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着眼乡村振兴和农村长远发展需要,按照“三步走”的思路,扎实推进村级后备人才“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
开展两个“大起底”,摸清现状需求。压实“乡镇治村”主体责任,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围绕各村人才现状和长远发展需求,在全市917个行政村逐个摸排,对符合条件的党员群众开展“大起底”,按照现任村干部、退役军人、返乡或意向返乡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7种类型,全面统计后备人才基础信息,充分摸清家底、搞清情况,逐级梳理建立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储备库,储备后备人才8788名,平均每村10名。同时,围绕村级后备人才来源、发展潜力、综合能力素质等情况,开展了一次后备人才培养需求“大起底”,摸清“入库”人才短板弱项、培养方向和能力提升需求,做到人员清、情况明、信息准。
围绕“四个一批”,明确培养路径。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结合个人培养需求和综合素质,一村一策、一人一策,制定了《西宁市村级后备人才培养使用计划》,采取教育培训一批、委托培养一批、赴企挂职一批、跟岗锻炼一批的“四个一批”措施,分类明确培养路径,加强针对性锻炼提升。针对理论知识有欠缺的1937名后备人才,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培训计划,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后备干部党性教育培训,提升“政治三力”。针对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提升学历意愿的306名后备人才,纳入大(中)专班学历教育范围,提升学历水平。针对眼界思路不宽的349名后备人才,通过赴民营企业等开阔眼界的方式,学习生产经营技巧,拓宽产业发展思路。针对实践能力不足的1263名后备人才,通过到机关单位跟班学习、到“强村”参与工作等方式,提升综合素质。
紧盯“选育管用”,完善工作机制。坚持从制度上规范、从机制上推进,结合落实《青海省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培养行动计划》,研究制定《西宁市村级后备人才“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办法(试行)》,从人才储备、选拔程序、教育培养、退出机制、上岗使用、责任落实等方面,健全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并按照“先行试点、总结完善”的思路,在全市选定后备人才储备管理比较薄弱的50个“弱村”进行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为全面推开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逐年制定村级后备人才“选育管用”任务清单,逐条逐项推动落实,确保以“一计划一办法一清单”闭环落实机制,保障和促进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建起来、用起来、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