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5月16日上午11点,尽管早晨已经查过房,但卫邵钧还是不放心昨晚刚入院、被诊断为心功能不全的高龄病人,临下班前又过来看一眼。
“消肿不要着急,因为拖得太久了,咱们慢慢来。”
卫邵钧说一句汉语,旁边的年轻人再用藏语翻译给病床上的老人。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人民医院6楼的内科病房内,卫邵钧随机找到病房内的一位年轻人,充当他的临时翻译。
“刚来的时候还都是叫护士,现在看周围有能帮忙翻译的年轻人就抓过来,不管认不认识。”卫邵钧笑着说。
2023年8月份,北京市密云区医院第五批第二期北京援青医疗队6人来到玉树市人民医院,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援任务。同批到来的卫邵钧因此而多了一个身份——玉树市人民医院内科主任。
对玉树一无所知的他,刚来没几天首先感受到的是当地农牧民的朴实。
“这里的人把医生称作曼巴,每次给他们看完病都会得到很真诚的感谢。所以我就和同事说,我们一定要对患者多一些耐心,尤其碰到年纪较大的、不识字的,更应该多叮嘱一下,药该怎么吃、回家后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作为“组团式”帮扶的医疗队,他们的任务不仅是要给当地群众带来先进的诊疗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当地医生,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团队。
在一楼眼科门诊内,主治医师王鹏正盯着徒弟巴久为病人进行检查,“她现在可以的。”王鹏悄声说。
跟着王鹏学习近一年,巴久说她目前对于眼表疾病的确诊、检查和治疗都能拿得下来。“以前我们医院没有眼科,王老师来之后开通了眼科门诊,我就跟着他一点点地学习。现在,医院的眼科建立起来了,还能开展一些二级手术。”据王鹏粗略统计,自去年8月份眼科门诊开设以来,接诊了700多人次。
“这个季节很多人去挖虫草,角膜异物、感染等问题比较多。此外,在对青少年进行视力筛查的时候,发现孩子们的近视率较高,而且年纪偏小。医院成立眼科,对于眼部基础疾病的诊治和青少年近视的预防、治疗,都能更及时、更方便。”王鹏说,虽然支援时间短,但看着医院眼科从无到有,看着带的徒弟已能够独自处理一些简单问题,觉得很欣慰。
援青队员中,敖日格勒作为队长,这已经是他在玉树的第三个年头了。
2022年7月,敖日格勒担任密云区第五批援青医疗队队长,带领医疗队以“组团式”医疗帮扶形式到玉树市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任医院院长。
院长一职,起初也让敖日格勒倍感压力。“作为院长,不仅要抓业务,更要抓管理。管理就是管人,得罪人的事情没少干。”但为了医院的发展,敖日格勒还是在管理上下了狠心。
“对管理团队进行了大换血,将院委会内不干事儿的、干不了事儿,我们基本上全退了,纳入了以80后为主、有责任心的、积极性高的一批人,明确了各个副院长的职责,将一些业务骨干放到科主任的位置。”以前粗犷型的管理模式在敖日格勒的带领下渐渐有了新变化。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从过去‘这不是我的事情、这个事情有难度’转变为‘这个事情我来办、这个事情我来安排’。领导做事有了章法,有了积极性,下面的人自然而然也提起了积极性。”说到这里,敖日格勒满脸欣慰。
在玉树市人民医院,支援团队还有青海本地的“青南支医”,大家合作无间,共同为医院的发展贡献力量。“我们和来自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团队拧成一股绳,新建了包括眼科、公共卫生科、健康管理科等在内的7个科室,去年开展的新技术和项目就达到67项。从临床到医技,从诊断到治疗,以‘师带徒’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不仅把病人留在当地,也把先进的技术、理念留在了当地。”
敖日格勒说,通过医疗帮扶,可以很好地将帮扶团队背后的资源利用起来。目前,玉树市人民医院对接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开通了远程会诊业务体系,“远程医疗协作”与“学科联盟建设”取得同步发展。同时,还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密云区医院通过腾讯会议开展培训、教学查房10余次。“虽然一批批的支援队伍来了又走,但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我们可以借助科技手段,让支援力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