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乡村振兴的“北山”答卷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5-23     作者:谢梦茹 通讯员 马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兴旺。如何因地制宜把农村特色优势资源转化为农村特色产业?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北山乡交出了这样的答卷。

种薯切块、旋耕松土、起垄播种……5月15日,在位于北山乡德兴村的德心种植专业合作社内,一派繁忙景象,随着马铃薯播种机缓缓开过,一块块种薯被均匀播进土壤之中,经过播种的耕地整齐有序,形成的畦垄像彩带一般平铺开来。

“我们从4月24日开始使用机械种植马铃薯,目前已经完成33.3多公顷种植,预计在五月中旬可以完成全部53.3公顷耕地的播种工作。”德兴村党支部书记王兴斌介绍。

提到机械化种植,王兴斌表示:“目前购置的4辆播种农机一天能完成2公顷耕地的种植,通过机械种植,不仅提高了种植的速度和效率,而且大大减少了人工劳作的成本。”

“今年,我们将撂荒地整治后的6公顷土地全部用来种植马铃薯。继续做大北山乡马铃薯特色产业。”王兴斌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在北山乡完成整乡扶贫搬迁后,德兴村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21万元资金,扶持德兴村成立德心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流转本村86.6公顷耕地种植马铃薯、油菜、小麦等农作物。

2023年,在德兴村打造的省级马铃薯标准化种植试点基地通过验收;今年,在此基础上,合作社融入民和县打造推广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的战略中,积极联系当地农业农村局解决80吨种薯和60吨化肥,持续推动马铃薯种植标准化、规模化。

“近年来,北山乡按照‘四个工程’工作任务,立足当地独特土地资源优势,持续将马铃薯种植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产业,通过‘建基地、育主体、培龙头、促营销、建机制’,不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北山乡党委副书记王光荣说。

马铃薯种植不仅让特色产业发展更加稳固,也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在马铃薯储藏窖前,65岁的德兴村村民李富花正和工友一起切着种薯,“开始种植以来,我们已经断断续续干了二十多天,一天一百的工资,听说马上就要打给我们了,大家心里都很高兴。”李富花和工友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优先吸纳带动本村村民务工,目前已有20多名村民实现就业。”王兴斌不禁算起了致富账,“近五年来,光发放务工费这一项就达到150余万元,而且,不仅有土地流转费,德兴村每家每户每年还有两袋马铃薯的分红呐!”

除了马铃薯特色产业,北山乡还将家庭牧场作为持续走稳农业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通过种养结合,不断拓宽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产业。

走进北山乡永进村,村民铁祥炜的养殖大棚内,130余只草膘羊正在跃跃欲试等待着散养“放风”。铁祥炜告诉记者,他的养殖大棚四月份已经出栏出售70余只羊,剩余的羊将全部订购流入本地餐饮市场。

在北山乡,像铁炜祥这样的养殖大户还有60户,今年预计出栏牛羊等6000余只。依靠家庭牧场,北山乡的畜牧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它也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门路。

种养殖齐头并进,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如今,北山乡的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我们将继续乘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春风,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做大做强’马铃薯规模化种植,推进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农业发展新模式,不断拓宽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对于未来,王光荣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