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城市微改造:小规模大影响的城市更新策略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5-24     作者:张进财 孙捷妤

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而城市更新则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传统城市更新往往意味着大规模的拆迁、重建和工程投资。近年来,微改造被广泛应用到城市更新方面,即通过小规模、灵活性强的工作方式,实现大影响的效果。与传统大规模城市更新相比,微改造注重细节,以小型项目为基础,致力于通过逐步推进和分阶段的方式来改善城市环境。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实际需求,通过改善公共空间、提升交通流动性和促进社区参与等手段,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城市微改造的常见模式

(一)微更新模式

传统城市更新往往涉及大面积拆除和重建,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而微更新则以小区域为单位,注重保留现有建筑和文化特色,强调通过局部的改造提升整个城市的品质。这种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同时,该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根据不同区域需求进行个性化更新,更能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此外,微更新的周期相对较短,开发和更新速度较快,可以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稳定发展。另外,在微更新的开发模式中,社区参与和共建是关键。居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参与和共同决策,能够使更新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同时可增强居民对更新计划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开发者也能更好地了解居民需求和意见,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二)重构改造模式

重构改造模式是将小区域视为在城市中的关键区域,通过重新设计、布局等方式,使其更加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在重构改造模式中,要先优化周边环境,如道路修缮、绿化、交通规划等,以提升居民的出行体验。此外,该模式还要求对建筑物进行重新设计,综合考虑建筑各方面要求,如结构、功能和美观度等,以做出最佳决策。另外,强调利用新技术来提升城市的功能,积极引入智能化系统,让城市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如在小区内安装智能化垃圾分类系统,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增加自动化停车系统,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重构改造模式时,要注重与居民进行实时互动,即要通过居民意见征集、公众参与等方式,让居民参与到城市重构改造的决策过程中,以增强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

(三)保护整治模式

保护整治模式是指在城市微改造中,以保护传统建筑、保留历史文化遗产为核心目的的更新方式。该模式强调既要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还要妥善保护城市的传统风貌,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首先,注重传统建筑的修复和保护。该模式主张通过修复古老建筑的内外部结构,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在保留历史痕迹的同时,让人们感受到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其次,强调保护历史文化。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这些都是城市的瑰宝。在微改造中,保护整治模式注重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如古老街道、文化名人故居等,旨在通过修复和改造,将这些历史文化元素充分展示给居民和游客,让他们了解和感受城市的历史文化。

城市微改造的实践措施

(一)鼓励市民参与

首先,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协调城市微改造项目,并直接面向市民征集意见。通过开展公众听证会、社区会议和在线调查等,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市民的期望,并将其纳入城市微改造计划中。在项目不同阶段,政府要和市民进行深入沟通,以确保市民对项目的改造方案有所了解,并积极倾听市民的反馈。其次,提供相应的经济和政策支持,鼓励市民参与城市微改造项目。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市民自发组织的城市微改造活动,如艺术装置的创作、社区花园的建设等。同时,政府可制定相关政策,为市民的积极参与提供相应奖励,以提高市民参与城市微改造的积极性,实现高水平的城市改造更新。

(二)注重场所特色

其一,深入研究微改造涉及场所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只有深刻理解所涉场所,才能从根本上保留和凸显其特色。例如,对于有悠久历史背景的场所,可通过修复历史建筑、设置文化展板等方式,展示该场所历史文化;对于地理位置优越的场所,则可通过改造公共空间、增加绿化景观、创设文化走廊等方式,营造良好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其二,和当地居民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当地居民及企业能为城市微改造提供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涉场所的特色。例如,通过座谈会、听证会等,广泛征集市民对场所的意见看法,使群众的声音“被听到”,以共建人民的城市。同时,可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利用其资源和技术优势,共同推动城市微改造工作。其三,在创意和创新中激发场所活力。通过艺术装置、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作品的设置,为场所增添一份独特韵味;引进一些富有创意性和新颖性的商铺、餐饮等经营主体,让场所成为乐业、兴业的沃土。

城市微改造是一种新型城市更新方式,通过“小修小补”代替大拆大建,可以在保持城市原本肌理的基础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要聚合力积极通过城市的微改造优化公共空间、提高居民生活品质,避免城市从充满回忆的故居变成精致而巨大的空洞。

〔作者:张进财、孙捷妤,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金项目: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青海大学)(项目号:21SZJS63010743)〕。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