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实践路径探赜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5-30     作者:李志军 宋晓宇

传统民族体育是指我国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演变和形成的一种体育文化形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点,主要可分为武术、养生、竞技、娱乐等多个类别。我国传统民族体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各个历史时期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项目类型,有效满足了各族群众的健身需求,提高了民众的健康水平。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与推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进一步扩大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新媒体推动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给我国传统民族体育教育理念和方法带来了冲击。在此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亟须转型,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传统民族体育发展存在以下困境。一是政策支持不足。我国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但在政策支持力度和扶持资金投入方面仍存在不足,导致部分传统体育发展受限。二是传承困境。文化观念的变革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当代年轻人对传统体育的认同感降低,兴趣减弱,加上传统体育项目难以适应现代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生活需求,导致传统民族体育陷入传承困境。三是创新力度不足。部分传统体育项目因循守旧,未与现代体育和科技有效融合,导致其功能和开展范围受限,整体创新力度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转型发展不仅有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还有助于提升国民综合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民族传统体育转型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强化政策支持,为民族传统体育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首先,需要提高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协同性。政府部门应该明确政策目标,推动制度落实,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政策合力。其次,需要增加财政投入,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对民族传统体育相关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优惠和贷款贴息,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民族传统体育转型工作中。再次,需要建立健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法律保护体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一步厘清相关管理部门的行政职权,以完善执法程序、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同时,需要加大政策宣传与解读力度,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开展政策宣传,组织专家和学者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提高社会各界对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政策的了解,为政策的落实落细奠定基础。

创新体育教学,优化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作为我国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育的发展不仅关乎人们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此,首先需优化课程设置。体育课程设置需要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特点,并融入时代元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在锻炼学生体魄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其次,创新体育教育理念和方法。体育教育应从传统的技能传授转向能力培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再次,需要兼顾实践性与竞技性。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和项目,以全国性赛事为引领,结合高校实际组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民族传统体育综合性赛事和单项赛事,为学生提供更多竞技平台,让其在实际参与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加强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理念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创新与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立足发展现状,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自我更新与发展。一方面,高校要开展跨学科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其他学科专业的支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兴学科不断涌现,民族传统体育需要与体育学、医学、心理学等开展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以推动学科知识间的相互渗透和优化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借鉴国内外先进体育理念,加强与国内外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成功经验和现代体育管理理念,立足自身发展,利用他山之石,弥补自身不足。

发挥新媒体优势,提升民族传统体育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首先需要创新传播内容,提高传播内容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实用性,吸引群众关注度。其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手段,改变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等传播方法,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发图文、视频、音频、直播等多种传播形式,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效果。再次,需要加强互动,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关注和了解群众体育健身需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群众兴趣和喜好进行精准定位,及时调整民族体育文化传播策略,实现个性化传播。

综上所述,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转型发展,能够更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需要积极创新,政府、学校、社会、企业等需要通力合作、共建共享,以充分发挥民族体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弘扬民族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作者:李志军,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宋晓宇,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