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牦牛肉、青稞、藏系羊肉、冬虫夏草、枸杞、藜麦、酸奶、蒜苗……6月19日,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消息,为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做优做精特色产业,今年以来,我省围绕打造200个乡村产业示范村,创建一批乡村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6月,走进西宁市湟中区上五庄镇小寺沟村,一股浓郁的蒜苗香味扑鼻而来,郁郁葱葱的蒜苗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采收。去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乡村特色产业示范村后,这个打响了致富金“蒜”盘的村有了更足的发展劲头,村民的腰包也更鼓了。
如今,这样的特色产业村遍布全省各地。今年以来,我省立足资源优势,引导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发展,推动形成分工互补、相互促进的产业格局。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建设田头贮藏、预冷保鲜、烘干晾晒、分级包装、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等产地初加工设施,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加快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打造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和载体。
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按照“农业+”多业态发展模式,积极盘活闲置农房、宅基地等资源,发展旅游民宿、农家乐,培育休闲采摘、草原牧游、农耕体验、休闲露营、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目前,全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超过1.7万个和2万个。全省各地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不断提升家庭农牧场和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建立一批“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联合发展体,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能力。
我省还努力做优做强青绣、拉面、家政等特色劳务品牌,深入挖掘省内外就业资源,对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用工需求,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空间。全省各地把以工代赈作为促进农牧民家门口就业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道路建设、小型水利等项目中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为农牧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