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表达,是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衰关系文明兴衰,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问题。人类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超越了西方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无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还是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都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摆在首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科学理论概括,也是历史经验总结和根本实践要求。其次,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方向,谋大局,凝聚各方力量,协调各方关系。“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涉及多元主体的平衡协调和重大政策的制定落实。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中提升现代化的生态成色,在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中增强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性,在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在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在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中彰显中国担当。
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越要把党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去,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行稳致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理念和战略举措,确保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为各项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引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党的领导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组织保障。各级党组织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让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成为“硬杠杠”,确保各项生态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建设美丽中国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建设美丽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全局,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中国贡献。我们要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
建设美丽中国,在青海要具体落实到建设“美丽青海”上。“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青海被称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今日之青海,生态环境质量在较高水平上持续改善,“美丽青海”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重大要求,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擦亮了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严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取得实效,环境监管效能提档升级,筑牢生态环境保护“防线”,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天蓝地绿、河清湖晏已成为青海最美丽的生态标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深镌刻进青海各族群众的血脉基因,努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未来,青海要进一步放大绿色效应,汇聚生态力量,彰显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实践价值。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需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各地各部门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促使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更大步伐。在新征程上,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断革新,不断破除各方面弊端,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广阔前景。进入新时代,尽管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高质量发展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真抓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廓清一些模糊认识,生态保护不是不要发展,加快发展不是大干快上,全面从严不是影响发展,条件艰苦不是“躺平”理由。要把握好四个关系,坚持一域和全局统筹,坚持当前和长远衔接,坚持内力和外力协同,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并重。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刻指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决定了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和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为抓手,以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为载体,以绿色生产消费为动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深刻认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进一步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立足高原资源能源优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具有青海特色的新质生产力,通过清洁能源、绿色算力等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实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生产力要素的生态化重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双向互动、互促互进中,生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青海模式,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青海力量。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