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步行街里“石榴红”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6-27     作者:程宦宁 余 晖

6月25日中午,来到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约改镇觉悟路“石榴籽”商业步行街,蓝天白云下,街内的服装、小吃、饮品店门庭若市,人流熙攘。街口处,一座双手捧起红色“石榴籽”造型的雕塑格外醒目。“这是步行街的标志性建筑,代表各族群众团结互助、相亲相爱。”曲麻莱县社会工作部部长久江说。

曲麻莱县位于玉树州北部,藏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绝大多数,此外还有汉、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2022年9月,“石榴籽”商业步行街揭牌,这个自20世纪90年代起各民族商户聚集的传统商业中心,被赋予更为重要的意义,当地牧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民族团结步行街”。

久江介绍,整条街长350米,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目前,有来自全国10余个省份的88户商家经营着服装鞋帽、家具家电、餐饮服务等各类门店。其中,汉族62户、藏族15户、回族4户、撒拉族6户、土族1户。

这条集商贸、微景观为一体的步行街,不仅见证着近年来曲麻莱县城镇面貌的变化,也记录着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温暖故事。

行走在热闹的步行街,每隔几十米就有一颗“椰子树”和一盏石榴画装扮的路灯,新意十足。

这些“椰子树”的背后有一个温暖的故事。久江说:“当初改造商业街时资金有限,为了让商业街更漂亮,各民族商户开始自发组织筹款,多的几千、少的几百,最终在步行街内安装了12棵一比一仿造的椰子树,不仅起到了照明作用,更让步行街充满了活力。”

步行街内的小小铺面,承载着曲麻莱县的烟火气息。商户们从外来谋生时的普通话,到如今流利地道的本地话,改变的不仅仅是语言习惯,更多的是加深了与这片土地共生共存的乡土情谊。

“这间店铺就是我经营多年打下的‘江山’。”来自四川绵阳的胡开书用带着“藏味”的普通话自豪地说。

胡开书从最初经营一家12平方米左右的小小修表店,到如今开起了兼顾修表、五金、电器、彩票的90平方米的大商铺,除了他自己的努力外,离不开的还有邻里间的守望相助。“这么多年背井离乡在外打拼,虽然很辛苦,但心里却很温暖。”胡开书所说的温暖来自邻里间的互帮互助,来自牧民群众朴实无华的善良,来自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我记得有一次突然发烧,非常难受,连床都起不了,身边没有人,当时幸亏隔壁的邻居用货车把我送到医院就诊。”胡开书言语中满是感恩之情,而他也尽己所能帮助附近的商户,用行动传递民族团结之情。

为了丰富步行街民族团结内涵,2023年,县委统战部在“石榴籽”商业步行街举行“民族团结之星”评选活动,在现有的88个商户中评选出10家符合拥护“民族团结一家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符合“石榴籽”精神内核的“民族团结之星”。

久江说:“评选出的‘民族团结之星’有的在曲麻莱经商生活20年以上,已完全融入地方生活,为本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有的在玉树抗震救灾时积极捐款捐物,充分体现了五十六个民族不分你我的手足情怀……”

小小步行街里,温暖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石榴籽”商业步行街的变化仅仅只是曲麻莱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民族团结绚烂之花已在曲麻莱悄然绽放。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