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体育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孵化器作为一种业态对体育产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集聚体育企业数量达到52731家,吸纳从业人员114.43万人,示范单位吸纳就业69286人,示范项目带动就业103.27万人,产生了良好的集聚效应和社会效应,成为体育产业集群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依托,极大地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随着对体育产业、全民健身的政策利好频出,体育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尤其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大幅扩大到5万亿。这样的产业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跨界创业者将选择体育产业进行创业。他们看准的,是随着经济的稳步提升,将有更多的大众关注自身健康问题,体育人口将逐渐上升,全民健身造就的庞大体育人口将汹涌而来。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2021年,青海省体育科技产业孵化基地正式揭牌,青海省体育事业由此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机遇期。产业孵化平台聚集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具有发展潜力、创新能力的中小型企业,通过强强联合、互相赋能,打造体育产业全链路发展模式,共同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产品丰富”的体育产业生态体系,助推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创新型发展。
如今,依托着平台,孵化基地的创业人员也在发挥青海独特自然资源优势与优质体育赛事资源利用的基础上,贴近百姓生活,发展运动项目,开启企业间“群聊”模式,努力带动青海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就业,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少儿运动
成长必备好习惯
暑期就要到了,不少家庭已开始为孩子的暑期体育运动进行筹划。儿童体能要从娃娃抓起,开展好家庭体育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儿童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重要基础,这是众多家长的普遍共识。
“游泳能够锻炼全身肌肉,不仅能塑形,还能提高身体素质。”家在西宁市城北区的林玲,孩子正上小学四年级。在孩子五岁时,林玲就开始教他游泳了。在她看来,游泳不光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项生活技能。“事实证明,长期坚持一项体育运动,可以激发孩子身体里的‘运动细胞’。他现在特别爱运动,像跑步、打羽毛球,更是每周都会进行。”林玲坦言,家门口的全民健身中心让她和孩子的周末充实而又有激情。
记者也由此得知,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城北区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每周都会开设西宁市城北区中小学生“游泳进课堂”这门课程。据中心运营单位青海慧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娜介绍,“游泳进课堂”紧紧围绕“学游泳、防溺水、强体质”这一目标开展实践教学,城北区10所学校的学生作为试点培训对象,每个参训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掌握游泳技能和简单的自救方法,其专业的教学和安全保障措施深受学生家长的称赞。此外,中心已设立“城北区小鲨鱼”游泳培训长训队,有近60名学员参训,每周培训四次,以训带赛在提升当地青少年群体游泳技能的同时,也为该区培养了体育后备人才。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西宁市小学生家长妥福云对记者说,自己不是一个爱好运动的人,从小到大没有一项能长期坚持下来的体育活动。他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项自己喜爱并能长期坚持下来的运动项目。为此,他先后给孩子报了羽毛球、网球兴趣班,直到尝试了乒乓球后,孩子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似的,“每次上乒乓球课都充满了期待,性格也开朗了不少。”为了跟上孩子的运动步伐,妥福云说他自己已经坚持跳绳三个月了,“孩子看到我动起来也很高兴,我们相互鼓励、相互督促。”
“排好队,先跑几圈!”在西宁市城西区海湖体育中心少儿体能训练馆,教练员开启了当日的体能课程。“通过体能课的锻炼,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体能课的趣味性,他们的跑、跳、平衡等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动作协调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牛小孩(西宁)科技体能运动中心负责人樊琰告诉记者,之所以发展少儿体能训练拓展项目,乃是因为体能是所有训练的基石,根据不同年龄段少儿的发育特点,以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为训练模块,掌握正常的动作模式,就能全面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有了体能做基础,运动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对孩子整个人生都会有改变。相比去年,报名体能训练的人数已经翻番,特别是幼儿园到小学年龄段的孩子人数很多。在重点训练小朋友的基础运动能力,让孩子在科学健康成长发育的同时,体能训练也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据樊琰介绍,少儿体能课程有集训课,户外比赛,室内课程。课程内容有跳绳、攀爬、跑步、少儿篮球等。
“对体育的热爱是可以培养的,一旦运动起来,整个人的精气神就不一样了。运动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提高其抗挫折能力。我甚至觉得,爱上体育运动后,世界都更加明亮了起来。”妥福云希望儿子在面对困难烦恼的时候,能够乐观和坚强,“所以我下定决心,要让孩子爱上至少一项运动”。
依托青海省体育产业孵化基地平台的支持,短短几年时间,儿童体能训练馆的数量逐渐增多,占比越来越高,体能中心已经成为青海体育中心经营规模最大的一家体育培训市场主体。与此同时,不少场馆也提供试听课程。从购课网友的评论中不难发现,孩子在体能得到锻炼的同时,胆量也越来越大。“身体是学习的本钱,体育训练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我的孩子很胖,又不愿意运动,希望有专业的教练指导,所以报了体能训练班……”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参加体能训练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家长们对孩子的培养,正向着身体素质和毅力的方向迈进。
拉弓射箭
圆青年“侠客”梦
早在我国商代,就出现了一种以射箭运动为主体,集音乐、舞蹈、礼仪、道德于一身的体育文化活动——射礼。周承商制,将其融入贵族教育体系。射礼的目的有四:以射御敌、以射选材、以射交流、以射育人。时至今日,射箭运动已经成为奥运会项目,爱好者众多。
“穿护臂、做热身、调整呼吸……”一个周五的晚上,在西宁轻羽射箭俱乐部里,喜好拉弓射箭的朋友们正在一起切磋着箭术,也有不少学习射箭的学员,早早就开始了课前的准备工作。
“手掌虎口的位置抵稳弓箭,而不是往前凑……预开弓的时候,手臂抬起后一定要放平,对,对,就是这样。”教练员耐心地为学员讲解射箭运动的有关知识,并手把手地进行基础动作指导。
“凝神屏息、抬起手臂、挽弓搭箭、瞄准靶心、拉弓击发……”在教练的指导下,几位女学员的射箭过程一气呵成,一招一式飒爽利落,颇有“女侠”风范。
问及为何会来参加射箭运动,还是在校大学生的陈学蓉这样回答:“我不爱热闹,对跳舞等也不感兴趣。以前看奥运会比赛,就觉得女孩子射箭的样子太帅了,所以我也想尝试一下。”她告诉记者,跟自己以前想象的差不多,教练很有耐心,所以上手很快,只上了四五节课,就已经找到“感觉”了,“我很喜欢,期待着接下来的课程。”
“我们的射箭培训包括基本理论,站立姿势、拉弓、手法、力度等内容。”西宁轻羽射箭俱乐部负责人张发明告诉记者,射箭必须站直身体,拉伸骨骼和肌肉群。这样可以增强肩、臂、腰、腿部的力量,上手就很快,大多数学员只用两三节课就可以掌握要领。但是弓箭是个需要静下来的竞技项目,真想学好,还需要多练多悟。为此,我们规定,凡开课期间,学员们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到俱乐部进行练习。
“目前,俱乐部有会员近200人。我们特意邀请了两名专业退役运动员当教练,在为俱乐部提供专业指导的同时也解决他们的再就业问题。我们也不定期地举办射箭比赛、会员及非会员联谊赛,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让更多的市民朋友爱上射箭运动。”张发明说。
青海的民间射箭运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传承演变与融合发展,各地区仍延续民间射箭体育运动和射箭传统文化。如今,射箭在青海各地区既是一项体育运动,又是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作为西宁市首家以射箭运动为主打的俱乐部,2023年,西宁轻羽射箭俱乐部加入青海省体育科技产业孵化基地后成功完成转型。该俱乐部立足青海射箭运动的群众基础,正向朝阳企业的方向不断发展。
据了解,一年多来,孵化基地帮助该俱乐部在西宁市城西区海湖万达广场旁边寻找到面积近1000平方米适合其经营发展的场地,并帮助他们办理了工商登记业务,完成了工商注册,提供了相应的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等基础服务。完成了税务登记,提供了财务管理方面的支持,还对俱乐部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引导,对接西宁市体育局,争取使其成为入库发放体育消费券企业,以提高其知名度。
产业孵化
为高原体育融入新活力
眼下,第二十三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即将开赛。作为青海龙头的品牌赛事,环湖赛已经成为青海省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有力地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青海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高原体育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出台,青海的体育产业发展机制越发优化,体育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户外资源产业化发掘逐步深入,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体育品牌的价值愈发凸显,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体育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渐入佳境,体育产业已成为推动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青海省体育科技产业孵化基地的建立,标志着体育事业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机遇期。有赖于特色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区位优势建立起来的体育产业孵化基地,自创立以来已为体育产业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近百次;为企业确定创业项目、开展市场调研、制定创业计划,同时,积极推荐退役运动员到企业,既发挥了运动员的专业特长,也帮助企业解决了人才缺失的困难;协助提供法务、税务、宣传等方面的帮助,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性补贴。截至目前,孵化基地1期已入驻6家企业,2期已入驻16家企业,22家企业在孵化基地茁壮成长。
在提供创新创业平台的同时,青海省体育科技产业孵化基地也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平台企业谋未来,促发展。近几年来,孵化基地多次举办企业管理能力培训及交流活动。根据授课老师自身的经验、资源及专业知识等,为学员提供思维拓展、能力培训、资源赋能等多方面的支持,以使其更好地把握企业经营管理新思维、新方法、新路径,了解、掌握相关政策及知识技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基地还积极开展孵化企业培训交流活动,各企业相互交流经验、探讨未来的合作发展。
谈及未来发展,基地负责人信心百倍,表示将结合青海体育资源的实际,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培育体育新质生产力为目标,打好“体育+文旅+消费”组合拳,打造体育品牌,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综合效应,为区域发展塑形、赋能,让沉睡的资源活跃起来,让潜在的优势发挥出来,努力开创体育赋能、文化为媒、旅游带动的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让青海体育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更高更足,推动青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体育+”特色产业集群。